英國外相柯維立(左)8月30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路透社
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本週訪中,成為英國5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外交部長,英中關係是否能修復備受關注。
英相蘇納克(Rishi Sunak)競選首相時,把中國稱為「威脅」,但近日政策轉向,稱要「有力參與」與中國的關係。英國政壇大老保守黨前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在為彭博新聞寫的一篇評論寫道,這只有一個醜陋的字眼可以形容:就是「綏靖政策」,警告英國對中鷹派人士有理由保持警惕。
以下為史密斯提出的論述:
鷹派的說法言過其實。英國其實就像其他的西方國家一樣,無法按照與前蘇聯對抗的老路數,與中國掀起冷戰。中國已經深入了英國的供應鏈。
儘管西方國家已經從中國的「戰狼外交」學到教訓,知道必須停止依賴中國來發展重要的基礎建設,但是中國還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英國必須跟中國對話。在與一個戰略性競爭者促進商業交流、同時要去除敏感科技交易的風險時,進行對話並不矛盾,雖然這需要相當程度的技巧。
然而,在柯維立成為英國5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外長時,政府的批評者必須提出一些艱困的問題。
英國就像其他西方盟友一樣,過去跟中國交手時太天真。英國就跟美國一樣,真心相信當中國對西方開放、轉向市場經濟後,就會出現政治改革。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智力謬論。
英國首相蘇納克對中國的態度仍待觀察,圖為8月29日英國諾福克。路透社
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國王時代,包括國際關係經典《偉大幻覺》(Great Illusion)作者安吉爾(Norman Angell)等自由派人士主張,英國和德國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不可能開戰。安吉爾還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就在他的暢銷書出版4年過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不過即使現在很難知道,英國政府在與北京交涉時,是否有把這個教訓放在心上。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共及其高層永遠把自身的利益置於人民之上,從天安門大屠殺到如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鎮壓,中國共產黨將「務實主義」或「現實主義」視為掌權的方式。
保守黨最樂觀的時候,或是說最唯利是圖的時候,充當中國對西方的代理人,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在8年前,時任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率貿易團訪問上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聲稱這是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目標要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佳夥伴」。
中國破壞了跟英國針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協議,對新疆維族進行歐威爾式的大規模監禁,威脅武力犯台和其他鄰國,這些都將自由貿易樂觀主義的棺材釘得更加牢固。習近平的壓迫也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前景,主張最好禁錮科技巨擘,也不允許任何對黨的權力的挑戰。
對中鷹派的確有理由擔心。英國政府是被迫改變路線,提出比較懷疑中國的政策。在此之前,儘管華府警告英國如果選擇與中國5G設備大廠華為合作,會妨礙兩國的情報分享,執政黨的後座議員還是在黨內掀起反對聲浪。
自此之後,英國變得更強硬。英國提供數以千計的香港公民政治庇護。皇家海軍航母通過南海,還有戰艦在台灣海峽巡邏。如果爆發戰爭,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極可能擊中英國的戰艦,但是這樣的軍事部署代表強烈支持自由航行權。英國與美國及澳洲簽訂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也進一步確立了英國在脫歐之後,進入印太的場域,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一員,更加深了這個路線。
但是英國政府的新中國策略有加分效果嗎?在中國、香港、台灣有22年經驗的前英國資深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形容這是「房間裡的熊貓」,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週三公佈的一份報告也呼應了這種說法。英國外交部詭異地以機密為由,不讓其他部門的資深官員和公務員看到這份正式的對中戰略政策報告。那麼,要如何針對不同的貿易、氣候變遷、安全和人權議題制定政策呢?
英國外長柯維立(左一)30日訪問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右一)會談。路透社
柯維立表示,如果不跟中國交涉,「會被視爲一種弱點」。他也許是對的。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相繼訪中之後,英國外交部當然不想落後。但是所謂的「弱點」是一把雙面刃。去年當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一名官員在街頭痛毆抗議人士時,柯維立的態度等於送給批評者子彈。英國外交部甚至沒有傳喚訓斥中國大使。
蘇納克無疑會樂於與習近平見面。去年11月,英國主持一場全球人工智能的高峰會,展現英國在管理AI方面的領先。中國也是該領域的領頭羊之一,也受邀發表其觀點。
英國外交的真正考驗還沒來。中國也想加入CPTPP。在目睹中國如何踐踏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後,CPTPP成員國自然不想讓中國加入。但是誰敢去對中國說不?英國如何處理這一塊外交地雷,才能看出其中國政策是否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