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想聊日本】收入近半繳政府!12城市怒吼「解散財務省」日本稅制怎麼了

    2025-05-17 08:30 / 作者 李鎮宇
    2025年3月14日,東京的中央政府大樓門口處,民眾高喊「解散財務省」。路透社
    2025年2月傍晚,在東京的中央行政機關門口處,多達1千名日本人喊著「解散財務省」,表達對經濟困難與政府財政政策的不滿,到了3月中旬,示威聲勢來到高點,全國12個城市同步發起抗議財務省的活動。向來對政治冷感的日本人為何站出來為自己發聲?日本民生面臨什麼樣的難關?日本政府又如何回應?一切都從這場口號激進、卻遭日本主流媒體邊緣化的示威說起。

    全國12城市抗議 高喊「停止增稅」

    據日本東方電視台(テレ東BIZ)報導,今年2月21日傍晚,在東京霞關(中央行政機關總部)門口,高達約1千名日本人集會抗議,大喊著「解散財務省」的口號,人民對財務省的不滿達到新高點。

    民眾的怒火繼續延燒,今年3月14日,抗議人士再度聚集財務省門口,與上一次活動不同,這次各地民眾共同響應,同步舉行抗議活動,包括大阪、名古屋、福岡、札幌共計12個城市的財務局門口,均有抗議人潮。

    《產經新聞》的記者於3月14日當天採訪現場民眾,人們紛紛說出自己的不滿:「日本已經失落了30年,就是因為這些人(指財務省官員)施行了財政緊縮政策」、「買菜的時候都在想著,如果買了這個,就沒錢買那個了」、「停止增加稅收,廢止消費稅」、「財務省是國民的敵人」、「希望能幸福地生活。」



    民眾為何抗議?從社群平台流量分析

    據NHK報導,日本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時,財務省有權調整各機關間的預算分配,也負責協調稅制改革,對各個產業影響很大,在政商界均建立廣泛人脈,有「官廳中的官廳」之稱。

    報導指出,這起抗議事件從去年12月開始醞釀,NHK記者用社群媒體分析工具「Brandwatch」,對社群平台X上的貼文進行分析,發現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12日為止,X上有關「解散財務省」的貼文高達450萬則(包含轉發的貼文數)。

    貼文明顯增加的時期,就在去年的「103萬日圓之壁」爭議出現後,根據日本的稅制,年收入不超過103萬日圓(約21萬元台幣)的民眾,可以免繳所得稅,國民民主黨去年10月提議,將不用繳所得稅的標準修改,適用年收入178萬日圓(約36萬元台幣)以下的民眾,但因為財務省不同意,最後這項提案就不了了之。

    在野黨提出的所得稅門檻修改方案遭阻擋後,網友開始頻繁貼文,表達對財務省的不滿:「不考慮人民的生活,只想著要增加稅收」、「都是財務省的錯,生活變得更辛苦了。」

    2025年3月14日,東京的中央政府大樓門口處,民眾高喊「解散財務省」。路透社


    日本內閣於今年2月拍板另一方案,決定將所得稅的免稅額度,放寬到123萬日圓(約25萬元台幣),這項方案仍待議會進行表決。

    除了所得稅之外,去年12月開始,對於消費稅感到不滿的貼文也迅速增加。由於日本物價飛漲,日本各個在野黨陸續提出削減消費稅,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提議,在1年內將食品消費稅降至0%,日本維新會則要求在兩年內將食品消費稅歸零,國民民主黨建議,暫時將消費稅降至5%,對於在野黨的疾呼,財務省同樣不同意。

    到了今年1月底,X上相關貼文劇增,而2月22日,也就是發起千人抗議的隔日,X上要求「解散財務省」的貼文數,高達33萬8千則。

    不僅在X平台,YouTube上也有許多影片討論這項議題,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12日為止,以「解散財務省」為標題的影片,在YouTube上累計4千部,總共高達1億7千萬人次觀看。

    2月掀千人抗議 遭主流媒體忽視?

    針對財務省發起的抗議,去年底從網路上一路延燒到日本官廳門前,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千人集會抗議時,日本主流媒體大多沒有關注。

    在X上許多日本網友表達不滿:「參加『解散財務省抗議』的人,一路延伸到人行道的另一頭,但主流媒體不報導這件事」、「抗議財務省的規模,達到史上最大,為什麼媒體不報導」、「全國都發起抗議了。」



    日媒「PR Times」今年3月指出,在針對大學生進行民調後發現,高達67%的大學生不知道有抗議財務省的活動,當詢問知道這件事的學生,從哪裡得知訊息時,最大比例為「從X上得知的」,而非來自新聞報導。

    另一家日媒「FRIDAY DIGITAL」採訪多名媒體業人士,了解抗議活動遭主流媒體忽視的原因,有一名政治記者認為,如果媒體不報導「解散財務省」的抗議活動,這件事反而會在社群媒體上成為話題,並對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造成影響。

    曾於《朝日新聞》擔任政治部次長的鮫島浩受訪說明:「在報社內,只要是跟財務省相關的新聞,只有隸屬『財政研究會』記者俱樂部(簡稱財研)的人,才可以撰寫。」

    鮫島浩談到:「以《朝日新聞》來說,在該報社2千名記者當中,僅有4至5人屬於該俱樂部,『財研記者』被認為是菁英,但他們不會自己判斷什麼能作為新聞,反而認為被財務省稱讚的報導就是好新聞,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什麼記者願意報導這起抗議事件,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報導了,就會遭財務省批評。」

    國民負擔率達45.8% 不知該向誰訴苦

    據NHK報導,2024年日本的「國民負擔率」達到45.8%,也就是說,每100萬日圓的收入當中,人民需繳納其中45萬8千日圓,作為稅金及社會保險之用,自己能支配的收入僅54萬2千日圓。國民負擔率為全國數值計算後的結果,實際上每個人的負擔比例,會依個人收入等條件而有差異。

    統計資料顯示,1970年日本的國民負擔率僅24.3%,到了1979年突破30%門檻,上升為30.2%,2013年則突破40%門檻,上升至40.1%。

    雖然稅收漲不停,但事實上,日本政府的財政狀況,仍然是支出大於稅收,其差額則透過發行國債來填補,據《日經新聞》報導,截至2024年12月底,日本的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合計達1317兆日圓(約271兆元台幣)。

    2025年3月14日,東京的中央政府大樓門口處,民眾高喊「解散財務省」。路透社


    成蹊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伊藤昌亮表示:「過去20年間,人民繳的稅金和社會保險支出不斷上調,物價也一同上漲,只是想過上普通生活的民眾,也感到生活不易,他們不知道該到哪裡抱怨,或向誰訴苦,在社群媒體上出現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都是財務省的錯』。」

    伊藤昌亮認為:「其中許多言論帶有陰謀論,如『不要把稅金給外國人』、『找出敵人』,另一方面,這些抗議活動也可能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引發國家的財政問題,我認為媒體和政界不能忽視這些想法,必須關注這些人的感受,並進行持續的討論。」

    面對抗議聲浪 石破茂表態「不願砍稅」

    據《日經新聞》報導,3月14日全國串聯發起抗議活動當天,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表示:「食品和其他日常用品的價格都在上漲,因此人民的實質薪資沒有上升,生活負擔變得更沉重。」

    加藤勝信強調:「關於各項政策議題,應確實掌握實際狀況,並基於數據進行討論,兼顧經濟的振興及健全的財政非常重要」、「我會傾聽人們的各種意見,並好好說明政府的態度。」

    據《產經新聞》報導,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注意到相關抗議事件,他於今年3月4日出席眾議院財務金融委員會,「令和新選組黨」的眾議員高井崇志,向石破茂提到財務省門口的抗議活動。

    日本首相石破茂。路透社資料照


    高井崇志表示:「人民的生活很困難,日本歷經了30年的經濟蕭條,結果新冠疫情襲來、物價高漲,但政府卻很少討論減稅,缺乏積極的財政政策。」高井崇志更建議,不應該將編列預算和徵稅的權力,均集中於財務省。

    石破茂回應:「這(抗議活動)顯示了人民的不滿和憤怒」、「我們不能忽視這些抗議,必須努力理解情況」、「財務省不會任意地編列預算,正在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石破茂也提到,即便是在其他國家,編列預算和徵稅也是由同一個政府機關負責。

    據《富士新聞網》報導,今年5月12日,石破茂出席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再度被議員們詢問,是否會降低消費稅,他表示:「我必須對國家負責,也要對下一個世代負責。」顯示出政府無意降低消費稅的態度。

    物價高漲、稅收問題難解,預計減稅與民生經濟的議題,仍會繼續在日本社會發酵,財務省與執政黨須持續與社會大眾展開對話,化解官民之間巨大的不信任。
    李鎮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