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來了!學者示警,政策要留意「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廖瑞祥攝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囤房稅2.0」政策,將趕在立法院9月開議前送入審查。包括學者及業界專家多認為,適逢選舉年又高舉「居住正義」大旗,法案極大機會在年底前三讀通過,但也都示警,儘管政策目的是要迫使多屋族釋出房源,立意雖好,但要當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論是出租或出售,相關成本極可能轉嫁到租金或房價。
「囤房稅2.0」新制出爐,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稅率將由1.5%至3.6%
上調至2%至4.8%;歸戶方式也由按縣市改為
「全國總歸戶」。
地方政府也必需訂定「差別稅率」,多屋族房屋稅率必須較高;建商持有餘屋在2年以內者,法定稅率由1.5%至3.6%調高為2%至3.6%。預計新制最快2024年7月上路,估計全台將有36萬戶負擔增加。
除了棒子也有胡蘿蔔;自住部分,
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在「一定金額」以下,稅率將從現行的1.2調降為1%,但豪宅除外,財政部估約有328萬戶房屋受益減輕稅負約24.35億元。
囤房稅2.0懶人包。行政院提供
贊成、反對者皆有 最擔心成本轉嫁傷害租屋族台北大學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彭建文表示,新制草案出爐後,贊成、反對者皆有;綜整各界意見,贊成者論點多為可透過健全稅制,迫使多屋族釋出房源;反對者是上調囤房稅對增加房源供給的效果不大。
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說,「囤房稅2.0」政策立意是好,手段也沒太大問題,但釋出房源的成效可能有待觀察。最令人擔心的一點就是「未得其利,先受其害」,關鍵的觀察點就是會不會成本轉嫁。孫振義表示,若有轉嫁機會,現在微幅調整,轉手會疊在房價內,只要和房仲要退佣,大概就可以沖掉了。出租的話,當然會攤在房租內。
彭建文也認為,很難避免成本轉嫁。他分析,雖然台灣房租在漲,但遠遠比不上房價上幅。事實上,台灣房東租金報酬率很低;對房東而言,租金報酬率那麼低,仍會出租,某種程度是透過長期資本利得來彌補短期租金損失。房租收入大約就「意思意思」能交房貸、貼補一些社區大樓管理費即可。同樣金額的投資,若改做外幣定存,或買定存股、ETF,報酬率都不會差太多,也就是房東並沒有因為「房租」賺大錢。
至於為何從房客角度看,租金很高,那是因為台灣所得很低、所得幾乎沒有成長,所以房租負擔相對很高。
「因此,房東的著眼點,大多是房價長期會增值,租金少收,在房價裡得到補償。」彭建文說。
事實上,加重囤房稅的輿論主張已久,立法院也多次召開公聽會;彭建文坦言,過去幾年財政部對調高囤房稅躊躇不決的擔憂之一,正是擔心成本轉嫁效果。但如今,在居住正義大旗之下,也不得不做一個抉擇。
囤房稅政策要有感 稅率恐怕還要再更高彭建文表示,若想透過稅制改革逼出房源,恐怕囤房稅的稅率一定要很高很高,比新制最高4.8%還高,才會讓房東受不了而釋出。
另一個則是要把稅基增加,房屋稅才會「有感」調高,否則只是把房屋稅的稅率倍增到2.4%至3.6%,但稅基沒有動。或許會增加一點點負擔,也能略微增加地方政府稅收,但真能迫使囤房者釋出房源,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
彭建文指出,通常有能力囤房者,可能影響不大,可能他一年交的社區的管理費,都比稅率調升而增加的房屋稅高出許多。
孫振義也說,本次政策另一個「最有感」的地方,就是讓自住一屋房屋稅下降到1%。但這個有感程度大不大?關鍵還是回到「稅基」的多寡。若房屋稅的稅基很低,確實很難明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