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9:30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後,隨即展開降挖引流作業,這幾天上游持續降雨,今(10/29)上午11時過後溢流增加,至11時40分幾乎完全潰決,所幸應變得當、未釀災情,下午4時20分正式解除警戒。林業署隨後曝光堰塞湖前後對比照,可見蒂芬妮藍湖水已經消失,靳珩隧道西口再度重現光明。
2025-10-19 14:46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且水位上升迅速,擔憂有溢流潰堤風險,縣府宣布下方3處緊急撤離。全國關注之虞,不少網友好奇立霧溪的溪水呈寶石般的藍色?有專家解答,原來是和太魯閣的大理岩有關。
2025-10-03 15:48
路透社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和馬來西亞正在就稀土提煉計劃進行初步談判,北京擬用技術換取馬來西亞的稀土儲備。不過另有報導表示,被指可能與中國國企合作的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否認相關消息。
2025-10-01 20:50
美國政府週三(1日)宣布,將入股全球最大的鋰礦開採計畫之一,確保美國能持續獲得這項關鍵的金屬。
2025-09-18 17:12
海洋酸化嚴重威脅海洋生態,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分析長達26年的南海觀測資料,首度發現海水鹼度自然上升,證實海洋自然鹼化現象,有助提升二氧化碳吸收效率28%、減緩酸化速度14%,為發展人工增鹼碳移除技術提供實證依據,也為氣候變遷對策帶來新希望。
2025-09-15 08:10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夏天越來越長、越來越熱,鄰近日、韓都已展開新的「綠色交通革命」,思考要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積極減碳,該如何打造更友善、更舒適的步行或等車環境,結合科技創意,建立氣候調適下的公共運輸新模式。
2025-09-10 14:55
蘋果台灣時間今日(9/10)凌晨在發表會上發布iPhone 17系列新手機,周邊配件也同步亮相,其中iPhone 17原廠透明保護殼外觀也和過往截然不同,一改過往MagSafe的「圓形磁吸環片」,改成整片白色,截然不同的外觀卻引發大批果粉吐槽「蘋果的美學到底是爛到啥程度了」、「一片撒隆巴斯」,甚至還有網友狂酸「包尿布喔」。
2025-08-18 12:06
食安專家楊世煒昨日(8/17)發文指出,根據研究,一瓶500毫升的瓶裝水,內部可能就含有10萬顆微塑膠顆粒,且台灣所處的亞洲和非洲是汙染最高的區域,一旦塑膠顆粒通過胃腸道壁進入血液,嚴重時可能導致惡性腫瘤。不過楊世煒也提到,其實只要簡單2個動作,就可以移除高達9成的塑膠顆粒。
2025-08-12 16:16
台灣夏天越來越熱、高溫天數也越來越多,而對於開車族來說,常會收到加油站、洗車店的礦泉水,隨手就丟車內,若口渴就拿起來喝。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動作,可能大大危害健康。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塑膠瓶裝水高溫下會釋出雙酚A,除了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外,更可能影響精子、卵子品質,對於生殖系統大有危害。
2025-08-10 17:11
彭博新聞週日(10日)報導說,中國電動車電池第一大廠寧德時代(CATL)已暫停位於中國江西省的一座主要鋰礦的生產,停產時間至少3個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