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教師年資敘薪通過後,將更加影響教育界人力流動。圖為新北市教甄考場。資料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當3萬名代理教師能更自由選擇職場,未來教育現場會面臨什麼影響?繼一年全聘期實施後,今年8月各地代理教師都將能依照年資敘薪,對於教師是利多,然而另一方面,近年在薪資、勞動條件差強人意等情況下,都會區陸續上演教師荒,當原來的薪資差異縮短,甚至正式、代理的差距逐漸拉近後,校園裡的搶人大戰又會如何演變?當教師已經有4年時間,張維倫每天早上都要從新北市泰山通勤到台北市松山區教書,單程就要1小時時間,而現在他期待,今年8月後可以回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完整1年聘期、年資提敘接連上路 代理教師權益漸完善他是一名代理教師。過去,代理教師任期一學年一聘,除了工作不穩定外,不少縣市往往只提供10個月聘期,也就是說老師在暑假期間不支薪,需另外接家教、教補習班維生,此外更重要的是,除了台北市以外,過去其他縣市的代理教師無法累積年資敘薪,不管任教多久都無法加薪,以領有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來說,薪資約是每月新台幣4.4萬元。
憲法法庭去年宣判合格代理教師職前年資採計案。資料照,侯柏青攝
張維倫回顧,自己當初因為在台北市修完教育學程、取得教師資格,因此直接於台北市任教,後來才發現,只有台北市能依年資提敘,然而多年下來,出生於高雄、在新北成家的他始終希望,可以到距離住處近一點的地方工作,但與通勤時間拔河的,始終是薪資待遇。
不過這個現狀即將結束。
2017年時,代理教師張凱翔於新北市任職時,因為無法採計過去同樣於新北市代理的2年年資,因而提起行政救濟,敗訴後再申請釋憲,轉眼間多年過去,2024年8月,憲法法庭宣告代理教師不採計職前年資相關規定則違憲,而就在今年(2025)3月底,教育部也預告修正「代理教師聘任辦法」,從114學年,也就是今年8月1日起,有合格教師證之代理教師,將能比照專任教師採計年資提敘。
事實上再往前看,2022年8月,監察院因大多數縣市代理教師僅有10個月聘期而糾正教育部,隔年2023年8月,教育部修正「代理教師聘任辦法」上路,全國皆須給予代理教師一年完整聘期、12個月薪水,可以說這2年來,這群校園裡不可或缺的約聘人員,權益開始完善。代理教師權益爭取事件簿
對此,張維倫認為,未來一定會有更多老師可以不受縣市限制,選擇離居住地、家鄉更近的學校任教,甚至更往前看,他認為自己也不用再執著於考上正式教師,代理教師假若學校氛圍、環境不理想,一年後就可以轉換,或即便考上專任教師,也可以更有彈性回去當代理,「更有彈性,兩個軌道都可以接受。」
目前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台中小學共有3萬988名長期代理教師,這些人當中,不少也會像張維倫一樣盤算,同時隨著新一年的教師甄試季即將開跑,各地教育局處到學校,準備好因應新一波的大風吹了嗎?
代理教師人數、比例年年漲 都會卻已有缺工端倪代理教師確實對教學現場很重要。根據教育部統計,幾乎各階段代理教師的人數跟比例都逐年增長,跟105學年相較,國小代理教師人數從1萬1044人,到113學年增長為1萬5426人,佔全體比例從11.62%增加到15.37%;國中階段從5602增加為8338人,比例從11.66%增加為18.03%;高中則從5336人增長為7224人,比例由9.78%增加為14.38%。尤其國中階段,從112到113學年之間漲幅驚人,一口氣增加超過1400人;對此教育部則解釋,113學年度國一受龍年出生學生入學影響,班級數增加,故教師數增加,但因後續學生仍會逐年遞減,故各地政府仍改聘代理教師。
各階段學校長期代理教師人數、比例
而同時,
近2年來教育現場也出現「教師脫北潮流」的稱呼,尤其國小階段,在桃園、新北,甚至中南部縣市積極招聘正式教師下,物價、房租較高的台北市,出現教師缺工考驗,根據北市教育局統計,113學年度懸缺教師數共1868人,包含高中職575人、國中568人、國小725人。
當薪資優勢被抹平後,都會區會面臨更多挑戰。
待遇不好就走人、不一定要當專任 新思維如何震盪教育界?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
黃湘仙分析,許多師資生畢業後第一份教職,常常被迫要離家很遠,然而這幾年可以看到,自從全國實施全聘期後,台北市教師開始往外流動,接下來當年資提敘實施後,會有更多推力,甚至也有教師認為,未來不打算考正式教師。她也指出,不同於過去想像的城鄉差距,目前反倒是物價、房價較高的都會區出現教師缺工潮,教學現場的人力開始出現重新分配情況,而在此情況下,接下來勢必上演搶人戰爭,工會接下來也會開始跟各縣市洽談,爭取更好的待遇。
代理代課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認為,接下來教育現場會出現人力重洗牌的情況。取自代理代課教師工會臉書
「代理教師可以反映縣市對教師的重視度與勞動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則指出,像有些教師要負擔沉重行政工作,或者現場對教師不友善,就更會遇到缺人考驗,尤其接下來勞動條件拉齊後,教師更有選擇權,都會區確實更會遇上流失情況。
可以想見的是,光是未來1、2年內,教育現場的人力結構勢必面對一定程度的洗牌,但影響到底會如何?
對此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延平國小校長陳清義也指出兩難,以國小為例,在少子化下,未來4年預估會減少4000班,因此縮減6800個教師員額,儘管目前希望減少代理教師比例,但若增加專任職缺,未來會衍生問題是老師太多;但同時他也指出,另一個擔憂是年金改革以後,教師退輔制度誘因減少,如今又提升權益後,未來恐怕有更多代理教師不願意考正式教職,然而目前許多資深教師退休潮即將來臨,恐怕會更難補齊缺口。
少子化下每年新生人數變動,教師人力如何調配也讓學校苦惱萬分。廖瑞祥攝
缺工更該顧勞權 還有這些人需要體制協助面對未來不穩定的變化,更強化勞動權益,或許是個思考方向,尤其目前仍有許多缺漏之處。
這次教育部修法,只適用於領有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但實務上,代理教師第三次招考後若未有合格教師錄取,可開放不具教師證、大學相關科系教師報名,即是俗稱的「無證教師」,這些人尤其在偏鄉地區,撐起了不少小校的課程。
黃湘仙認為,許多無證教師其實已經在現場代理數年甚至十幾年,但因為現階段來說,若要考取教師證,必須要離職才有辦法去教育大學唸學分班,但對已有家庭或經濟負擔的人來說,就無法這樣離職,而她認為,當然無證教師的待遇不用跟合格教師同樣標準,但在未來少子化下,教育人力會充滿不穩定性、有很大變動,「如果可以把像這樣的彈性人力做好,也不是壞事。」
面對未來教育人力的不確定性,工會呼籲要更完整權益保障。圖為新北市教甄考場。資料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對於教師權益,立法委員范雲則指出,還有更多部分需要補上,比方說假若原來的正式教師在請假期間復職,代理這個職務的教師就必須無條件離職,此外代理教師許多權利毫無救濟管道,最近就有代理教師被校長霸凌,調查結果罷凌不成立,教師想尋求救濟卻被教育局、勞工局踢皮球的窘境。
「關鍵是年輕人不願當教職」 立委、教團籲制度大盤整范雲也談到,根據統計,儲備師資在「3年內有去報考正式教師甄試」的人數,從2017年的2.8萬人,到2023年僅剩2.3萬人,從42.8%下降到31.25%,也就是說有69%合格教師不願意應聘當正式教師,教育部應面對教師荒問題,回頭檢視1994年至今已30年的《師資培育法》,全面檢討台灣的師培制度。侯俊良也指出,目前問題不僅是代理教師,而是年輕人不願意投入教職,尤其在自然、資訊科技領域的教師更會往業界移動,連正式教師都難找人,更何況代理教師?教育部仍必須思考提升教師薪資待遇跟勞動尊嚴。
現場教師則認為,年輕人不願意走入教職,是更根本的問題。圖為示意圖。資料照,陳品佑攝
8月新制上路前,緊接著4月各地的正式教師甄試就要陸續公告缺額、開始考試,接著才是代理教師甄試,如今歷經2年的開缺、教師荒衝擊下,再加上新制實施,這數個月,甚至未來1、2年內的搶人大戰會如何演變,還需要更多關注,畢竟教師在校園裡,始終是對教育、對學生有最大影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