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新聞:民營企業重獲北京垂青 肩負振興中國經濟大任

    2023-07-14 12:45 / 作者 彭博新聞
    2023年7月4日,中國北京一處大螢幕播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新聞。路透社
    近年來因為監管整頓和防疫「清零」而一蹶不振的中國民營企業終於得到了習近平的垂青。

    經濟復甦乏力之際,官方一系列高調行動意在彰顯北京當局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幾周承諾將更好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繼續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馬斯克等其他跨國企業高管在北京受到紅毯禮遇,甚至還有官員到訪前陣子受到調查的貝恩諮詢公司上海辦公室,顯然是為了打消該事件引發的投資者疑慮。

    市場對這些「橄欖枝」反應積極,恒生科技指數週四(7/13)上漲3.8%,本週料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週漲幅。

    疫情後中國經濟反彈乏力,房地產市場顯露疲軟跡象,出口下滑,通貨緊縮風險隱現。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倫敦研究公司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Diana Choyleva認為,如果不能保持「經濟快速成長」,中國很難吸引到西方企業。
    2023年6月13日,中國北京中央商務區街景。美聯社

    她補充說:「通貨緊縮跡象加劇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受困的印象,這讓北京方面更難引進外資來對抗美國的力量。」

    最能體現當局對民營部門態度轉變的信號可能來自本週,近年因為監管整頓而市值銳減幾十億美元的科技股突然得到了北京的表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週三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企業高管會談,稱平台經濟大有可為。當天早些時候,發改委表揚了大型平台企業對創新項目的投資。

    Orient Capital Research Inc.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說,中國在董事會中安插共產黨官員以及減少大型公司市場份額的舉措,勢將讓其試圖說服投資者科技行業是開放的努力打折扣。

    他表示,投資者知道科技公司的增長受到嚴格限制,因此投資它們的風險很高。將會有一些新上市和短期交易選擇的機會,但整個行業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吸引力。

    Forsyth Barr Asia分析師Willer Chen認為,這些姿態意味著當局現在希望民營部門可以幫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支持實體經濟並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重新交流

    「清零」政策的取消標誌中國移除了阻礙國際商務往來的一個主要障礙。5月份政治局委員與馬斯克、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的會晤表明北京歡迎這些高管重返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6月16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接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聯社

    此外,今年訪華的還有來自日本、法國的商務代表團。據彭博新聞社看到的議程,英特爾、萬事達、Western Digital Corp、高通的高管本週已經到達中國。

    習近平上月親自接見美國億萬富豪比爾蓋茲,稱「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比起習近平的其他會晤、及幾天後其他官員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會談,與蓋茲的這次交流可以說是相當和睦的。

    中美陷入貿易戰後雙方都祭出出口管制。中國美國商會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不再是大多數美國企業的前三大投資優選地。

    一些早期跡象顯示摩擦正在緩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她上週在北京與中國官員的會晤使中美雙邊關係有了「堅實基礎」。不過葉倫在訪華期間告知中方,美企在中國受到的「脅迫」和「懲罰」是美國政府的一大主要關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對外國投資者依賴的諮詢公司進行了一連串搜查。美國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本周表示,其位於上海的辦公室「熱烈歡迎」上海官員蒞臨調研,此事發生在葉倫訪華前幾天。這是該專家行業遭到整頓以來,官方首次訪問這家美國諮詢公司位於上海的辦公室。

    儘管中國做出了努力,但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私營部門的「信心顯然沒有恢復。」她指出了三個揮之不去的重要問題:國內需求低迷,國家安全法規收緊,美國和歐盟收緊對中國的出口管制。

    「就全球投資者的反應而言,中國的風險敞口被視為一種負債,而不是一種資產,」她補充說。

    清華大學教授田軒週三在《證券時報》刊登的頭版文章中指出,「政府把規則制定好,比如邊界在哪裡,紅線在哪裡,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核心作用」。

    田軒說,「民營經濟很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
    彭博新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