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前財務長認為目前股價來到低檔,是買入的好時機。示意圖,陳品佑攝
台積電今(3/31)股價開盤以920元開低,以910元作收,是今年以來最低價。前台積電財務長曾宗琳認為,任何政治和局部經濟、科技事件的影響,造成股市和股價的下跌,都是入場的好買點;他表示若投資美國成功,台積電未來營運規模將放大3至5倍,至少可再稱霸40年,目前股價來到低檔,「此時不買待何時」!
曾宗琳指出,任何政治和局部經濟/科技事件的影響,造成股市和股價的下跌,都是入場的好買點。雖然不一定抓得住/買得到最低的股價,但6-12個月後回頭看,最近的任何價格都是好買點。目前就是這種時機,台積電從現在開始,到在未來12-36個月的競爭優勢和市場態勢,比起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是處在一個更好的情況。
他提到,估計在2025年底到2026年一季度的時候,大家的預測重心應該是會著重2027年每股會賺多少錢?他的主觀預估是在80~85。去年台積電每股是賺45.25。過去2~3年的歷史經驗,台積電的本益比,如果用過去四季的盈餘來算,最高點在27.6倍,最低點在9.4倍,大部份的正常時間在18~23倍;如果用未來四季的預估盈餘來算,最高在19.5倍,最低在10.7倍,大部分的正常時間在14~18倍。
另外,外界一直關注台積電美國廠的生產成本,是否會比台灣多高出50%甚至多3倍?曾宗琳說「不會,也不可能」但會多出多少,掌握在台積電自己手上。就看台積電未來自己在美國的管理能力,和產出效率。
曾宗琳也認為,從台積電本身的立場和需求而言,台積電必須趕快去海外設廠,擴大整體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才能確保未來的40年還是半導體產業的霸主。
首先就是優質人力的需求,半導體的製造公司要能夠成功,不是幾個菁英,也不是幾十幾百個優質工程師,也不是幾千個能幹的工程師就能夠做好生產工作的,它需要的是幾萬,未來是十幾二十萬優質的人力才能成事。為什麼三星集韓國全國的優秀人才,卻趕不上台積電?原因是戰線拉太長,什麼都要做!優秀的人才又不願意全部去這個剛起步的虧錢部門。英特爾又為什麼被台積電越拋越遠?還是優質的人才不足。
曾宗琳說,台積電現在的總資產在不到3000億美金,有5萬+的優質人才拼命工作,那是幾乎是集在台灣的台成清交,和所有的優質人力,費了快40年的時間才組成的夢幻優質團隊。但是設想:如果再過10年,台積電的資產規模可以到一兆美金,也就是現在3倍大的規模,那請問台積電去哪裡填補這些優質人才的需求?如果不能補好補滿,那台積電就很有可能像現在的三星和英特爾,因為優質人才的不足,研發上和營運上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台灣2300萬的人口是撐不起有著一兆資產的台積電的,只能去大陸以外的全世界,另外的30億人口裡,去尋找願意為半導體生產工作付出的優質人才了!所以台積電的前董事長劉德音才會說過,台積電未來的最大挑戰是人才的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