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因應川普2.0衝擊 劉大年:以牙還牙非選項 台灣可著重兩方向

    2025-02-18 15:26 / 作者 徐筱嵐
    工商協進會2月18日舉辦第354場工商講座,以「川普2.0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為題,由副理事長黃教漳(中)主持。徐筱嵐攝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連續祭出關稅政策,不僅衝擊全球金融,也對我國經濟和產業帶來極大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今(2/18)表示,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是大國的決定,並非台灣的選項,可主動向美國說明及加強對應策略,包括在AI伺服器、電腦零組件等供應鏈大增,維持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同時爭取軍購合理交易條件,強化國防領域合作,並降低對岸的軍事威脅。

    工商協進會今日舉辦第354場工商講座,以「川普2.0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為題,邀請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進行演說。

    副理事長黃教漳致詞時表示,2025年伊始,全球面臨大變數,川普重返白宮,強勢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並於1月20日就職當天,簽署上百條行政命令,包括退出 WHO 和巴黎氣候協定、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以及高關稅政策等,而工商協進會的國際事務委員會議中,所有委員一致認同今年國內外最關注的議題就是「川普 2.0」帶來的影響,所以舉辦講座。

    劉大年演講時指出,川普新政有七大特色,包括全球都虧欠美國、不支持近岸外包、不容忍貿易赤字上升、不支持補貼政策、不支持對外結盟、不相信氣候變遷及「對外加稅、對內減稅」,觀察從川普首任與拜登任期共8年,對中國的政策,基本上不會減少,川普會繼續加碼,尤其第二任更將關稅當成談判籌碼,範圍遍及所有國家,交易式的孤立主義。

    劉大年說明,川普看待全球經貿是「零和賽局」,只要不在美國生產,或是購買進口產品,對他國就是有利,對美國就是傷害,所以要求所有國家配合美國,落實以美國為軸心的「公平」經貿政策,即便貿易戰可能帶來「一些痛苦」,都值得付出必要的代價。

    劉大年認為,觀察川普的舉動,從釋出加稅訊息到宣布課徵日期,等待對手釋出改善訊息,再宣布暫緩實施,最後視對手改善情況再調整,少數國家會以牙還牙,但對台灣並非好的選項,台灣對美國以中間產品為主,約占對美國出口8成,主要供應美國產業所需,屬於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關係,與多數國家主要對美出口最終消費品不同。

    他表示,若美國對台灣產品加課關稅,反而提高美國產業生產成本,形成雙輸結果,況且近年來美國的政策逐漸轉向乾淨網路,以及AI安全標準大增,台灣資訊產品對美國出口,由過去逐漸轉向中國與東南亞的三角貿易,特別是在AI領域中,以伺服器、電腦零組件及網通設備等供應鏈大幅增長,在台美鏈結中占額外大成,對台灣維持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劉大年強調,台灣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成功是靠本身的努力,在發展過程當中,不但沒有違反國際貿易規範,而且政府幾乎沒有直接補助,只看成果不看過程對台灣非常不公平,況且,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對美投資更明顯成長,特別台積電赴美設廠後,成為台灣海外投資重要國家,也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

    劉大年建議,面對可能接踵而來的政策,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當然並非台灣選項,但台灣也不能一直處於被動,應向美國新政加強對應策略,突顯台灣與其他國家不同,唯有將台灣差異化,才能將衝擊降到最低

    另外,劉大年提到,既然台灣增加對美軍購已不可避免,應爭取合理交易條件,以及更多技術合作機會,以協助台灣軍工相關產業發展,又2025年台灣國防支出約占GDP的2.45%,在全球屬於高比重,向上提升空間有限,但美方希望提高到5%以上,台美未來應以強化國防領域合作,降低對岸軍事威脅。

    劉大年認為,川普政策雖然充滿侵略性,但絕非鐵板一塊、不可撼動,台灣與美國的經貿關係,確實有特殊之處,台灣從貿易到投資面、民生至國防,以及其他各層面,建構有憑的論述,並透過各種管道勇敢向美國發聲,才有可能降低衝擊。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