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在下周宣布加徵晶片關稅,專家認為對台積電的影響是漸進式的。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2/18正式宣布對進口美國的晶片課徵關稅,他先前曾揚言會對進口晶片課徵100%關稅,本周再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還強調「如果他們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
針對晶片關稅議題,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認為,目前雖未確定美方會如何擬定晶片關稅內容,「看起來高價晶片是衝著台積電而來,這非常有可能。」而實際課徵方式應是去課IC設計公司的關稅,台積電並非直接課徵對象,可以用漲價的方式來因應,但可能會因此犧牲毛利率來配合客戶。
台積電曾於1/16法說會強調,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仍是可實現的。圖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陳品佑攝
林偉智解釋科技產品的生產流程,這些IC設計業拿到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後,多半都在東南亞進行組裝,然後把產品賣回美國。換言之,「晶片課稅的對象是產品本身,並非晶圓或IC。」
至於關稅實施的細則可能會針對晶片產地來區分,他舉例,有可能是美國生產的晶片課少一點(例如50%),台灣生產的課多一點(例如100%),若使用英特爾製造的晶片,就課得更少;這樣一來,某些客戶有可能就移到英特爾下單,但數量相當有限。因此,課徵晶片關稅對台積電是漸進的影響。
他強調,「
川普課徵晶片關稅並非目的,也不是目標,而是手段。」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讓晶片製造回流到美國。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認為,台積電可用漲價的方式來因應關稅,但可能會因此犧牲毛利率。受訪者提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若川普果真對台灣晶片產業進行100%的關稅課徵,則預料台積電將具有成本上提高後的價格轉嫁能力,此時備受壓力的將是佔台積電六成以上的北美客戶,畢竟台積電以先進製程為其晶片打造的優異效能,是北美重量級客戶難以轉單給予其他晶圓代工業者的原因,客戶難以承受此將影響其自身產品競爭力的風險,進而演變成北美IDM(垂直整合製造商)或Fabless(無廠半導體公司)也需為川普對台灣半導體業加徵關稅所付出的代價。
劉佩真提到,川普欲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擁有轉嫁能力、具中國的海外廠之台系半導體廠商相對有應對的空間,若無上述條件的台系業者則相對位居弱勢,而台灣整體半導體界對於美國川普總統的新政仍應審慎以對。
剩下補助款拿不到怎麼辦?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3座廠將獲得《晶片法案》補助66億美元。去年第四季已取得15億美元,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日前受訪表示,預期剩下的補助金在川普政府領導下將陸續到位。
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因不滿部分半導體業者拿到美國補助款後,又宣布在中國擴廠;目前正在重新檢視《晶片法案》390億美元津貼合約,並計畫重新與業者協商制定新條款。這是否會影響台積電剩餘51億美元補助撥款?
對此,台積電表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計劃按進度進行且進展良好,也持續與美國政府保持溝通。
劉佩真則指出,台積電仍握有談判的底氣。因為,環伺全球所有IC製造者,台積電是真正能為美國半導體當地建置先進製程基地的唯一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