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電價吹漲風3-3】昔日自廢武功以致財務天坑 如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025-02-15 07:45 / 作者 吳馥馨
    台電大樓外觀。吳馥馨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電虧損是因為民生電價未漲足,以及給予學校等機關團體補助;政府本來有準備千億元預算來改善台電財務,但現在是「錢準備好了,放在抽屜不能用」,若大家都不想漲電價,請國會「高抬貴手」。

    不過,立法院日前已將經濟部114年度編列1,000億元的電費補貼預算刪除,部長此言恐怕也無濟於事;以台電目前財務情況看,電價很難不漲。

    其實,以台電去年虧損已收斂到411億元,加上今年國際燃料成本下跌,電價今年理應不該再漲;問題根源在於連續3年巨虧,才讓累積虧損上升到4,229億元,又連年舉債支應電力建設,讓負債比率高達92.7%。

    台電持續融資,也讓台電去年利息成本達到300億元的史上新高,比上年增加21億元;均攤到每度成本結構,利息費用占比也上升1個百分點到4%。

    此外,台電發債水準逼近上限也讓融資日益困難;2023年原打算發債1,200億元,最終實際發債1,161億元;因發債金額已達5,500億元,舉債空間有限,加上利息成本負擔沉重,2024年只好減少發債,原本擬發行925億元,最終只發行828億元。但今年為了因應電廠投資,又將發債1,500億元,將創史上新高。

    台電近期發債情況一覽。太報製表


    為拯救台電財務,經濟部已在2023年、2024年兩度增資台電共2,500億元;2023年的疫後特別預算也補貼電費500億元,但仍不足以填補台電財務天坑。造成台電今日之困境,正是俄烏戰爭期間,政府那隻看不見的手一直干預電價,打著「物價消波塊」的旗號,示意要凍漲或緩漲電價。

    台電也因為拿人手短,既獲政府二度增資,又拿電費補貼;對於相關部會「慷慨」補貼學校、社福團體、公用路燈電費,就不敢嚴正拒絕,只能默默「吞下」數百億元虧損。

    至於號稱公平、公正、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更在官方委員席次過半的優勢下,頂著照顧民生的冠冕,做出傷害台電財務體質的決策;眼睜睜看著台電從金雞母變成賠錢貨。如今到了「舉債維艱」程度,又只好再向政府伸手討錢。

    但台電連年手心向上靠政府接濟總不是辦法,尤其如今朝小野大,執政黨「照顧民生」的政策,在野黨未必買單;要解台電財務困境,唯靠電價合理反應成本。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該向台電「高抬貴手」的,其實是上上下下那隻看不見的手;經濟部若能記取教訓,讓電價合理反映成本,別再輕言凍漲或緩漲;台電也不再自廢武功,順從上意替不合理政策買單,或許是台電改善體質的契機,也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