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巨大強迫勞動事件發酵 人權會示警「台灣產業立足全球重大考驗」

    2025-10-03 19:29 / 作者 林佳鋒
    自行車品牌「捷安特」的製造商巨大,被美國認定強制勞動,國家人權委員會直指此事為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持續立足的重大考驗。資料照,廖瑞祥攝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以合理懷疑巨大機械在台灣製造的自行車、相關零件及配件涉及強迫勞動,對相關產品出口美國發布暫扣令(WRO);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10/3)指出,此事不僅是單一企業的營運與品牌信譽,更是台灣產業在全球市場持續立足的重大考驗,呼籲行政部門與產業界應全面檢視。

    巨大是台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的製造商,近期遭CBP認定,在台灣製造的自行車、相關零件及配件涉及強迫勞動,因此對相關產品出口美國發布暫扣令,商品無法進入美國。巨大除了向外交部、勞動部與經濟部請求協助,也透過美國律師事務所與CBP接觸。

    人權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此事凸顯「人權」是國際供應鏈重大指標,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營運與品牌信譽,更是台灣產業在全球市場持續立足的重大考驗,呼籲行政部門與產業界應全面檢視。

    人權會指出,台灣部分製造與營造業等勞力密集的產業,常面臨仲介費用、證件扣留、工時過長、薪資低落等強迫勞動問題,並發生勞動剝削、性剝削甚至人口販運等情事,都與「ILO第C29號公約」意旨有違,建議勞動部研議放寬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的限制,免除移工負擔招聘等費用;加強推廣直接聘僱模式等,以降低移工受到仲介剝削的風險。

    行政院於 2020 年提出第一版「台灣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人權會向行政院建議4點作為,包括第一、盡快完成行動計畫更新,以防杜強迫勞動的情事在台灣發生;第二、盡速訂立「企業人權盡職調查操作指南」,提供清楚原則,並評估供應鏈問責機制法制化。

    第三、人權會認為,行政院應明確指定主管機關及執行單位,以釐清權責,並研訂績效指標及落實監測機制,有效率的協調跨部會資源以達致政府遵循 UNGPs(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所訂定之政策目標;第四、應更具體的規劃系統性企業人權教育計畫,讓企業經營者及其相關部門提升企業對於人權侵害風險辨識、預防能力。

    針對台灣企業,人權會也呼籲應落實企業人權責任,遵循「保護、尊重與救濟」三大原則;同時要檢視供應鏈與勞動環境,確保移工與本地勞工的權益不受侵害;另外,應主動公開改善措施與報告,以透明度換取國際市場的信任。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