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生於二二八那年 李敏勇寫「死滅與再生」籲:從文化意義建立國家

    2022-02-21 10:47 / 作者 陳玠婷

    (中央社19日電)國家文藝獎得主、詩人李敏勇寫了許多以二二八為主題的詩,並以書法揮就成詩帖,新書「死滅與再生」收錄60餘幅以書法書寫的詩帖,今天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同時舉行新書發表會及詩帖特展。




    圖片
    國家文藝獎得主、詩人李敏勇,因生於二二八爆發那一年,又因成年後受「二二八公義與和平運動」啟發,陸續寫了許多以二二八為主題的詩,並以書法揮就成詩帖,新書「死滅與再生」收錄60餘幅以書法書寫的詩帖,目前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特展。(圖片取自/文化部)




    李敏勇致詞時表示,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一個國家的主要力量,他希望還在政治運動中打拚的朋友千萬記住,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在文化意義中建立的,不是在經濟條件中建立的,「文化是咱的靈魂,若不能追求咱的靈魂,進而從文化中、社會中找到激勵人心的花朵,則無法建立新的國家」。



    記者會在聲樂家李忻妤及鋼琴家蔡琇琪的悠揚樂聲中開場,兩人合作演出以李敏勇的詩作入詞、已故作曲家蕭泰然譜曲的「疼佮向望」、「百合之歌」等樂曲。



    與會來賓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內政部民政司長呂清源、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二二八公義和平促進會發起人陳永興、前清大台文所所長陳萬益、「王子」雜誌創辦人蔡焜霖、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代表潘信行等人。



    李敏勇表示,他出生在1947年,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1973年他就開始書寫跟二二八有關的作品,但真正對二二八的意義有所追尋,則要從1987年開始,當時「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正式發起,李敏勇說,這場由醫師陳永興等人推動的運動,是台灣人於戰後真正重新面對自身歷史並尋求再生的運動,對台灣的意義非常重大。



    李敏勇自比二二八事件的再生冤魂,是在前人犧牲的斑斑血淚中成長的一代,他強調自己有責任探究二二八事件背後的意義及精神,期許二二八的死滅記憶能夠再生,因此寫了許多相關的詩、散文及小說,更在1990年代約集30多名出生於二二八事件那年的有志之士,組成「四七社」,參與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籌備,同時號召文化藝術界的朋友發展相關文化運動。



    李敏勇表示,他曾寫過一首關於二二八的詩「這一天,讓我們種一棵樹:二二八公義和平日的祈禱」,後來摘寫成「愛佮希望」,由作曲家蕭泰然譜成一首歌,後來更譜成管弦樂「1947序曲」大合唱,之後在許多紀念二二八的場合一再傳唱。



    李敏勇表示,這次展出的詩帖,是近20年累積的作品,他認為,詩可以出版為書,可以譜寫成歌,可以寫成字供人欣賞,是一連串文化的累積,希望台灣社會歷經長久以來政治運動的追尋,台灣文化能進一步有所成就及累積,因為唯有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一個國家的主要力量,期許有識者追尋自己的文化及靈魂。



    李敏勇1947年生,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國家文藝獎,今年甫獲行政院文化獎。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