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配溺死2幼女竟期待「出獄修復婚姻」? 醫師嘆缺乏現實感

    2025-10-29 23:43 / 作者 白廷奕
    中配簡女溺斃2個女兒,涉嫌家暴殺人罪被起訴。資料照。廖瑞祥攝
    簡姓中配涉嫌在碧潭溺死2名女兒,被依家暴殺人罪起訴。鑑定人萬芳醫院精神科吳姓醫師今(10/29)日到庭陳述鑑定結果。吳醫師直指,簡女與同住公婆在家事細節和小孩教養觀念有落差,丈夫白姓男子卻沒能積極調節彼此的關係張力,是導致本案的核心原因。他也點出,簡女復歸社會的可能性很高,但缺乏現實感,因為她仍期待出獄後和丈夫修復關係。

    檢方查出,簡女和白男結婚11年,前(2023)年7月返台和公婆同住,卻因生活習慣不同和公婆產生衝突,雙方有積怨,丈夫也無力解決。去(2024)年7/2上午,簡女分別和丈夫、婆婆起口角,負氣帶兩個女兒到碧潭渡船頭,藉口拍照卻任由一雙女兒溺水,她游上岸獨活。女兒溺斃後,翌(7/3)日晚間,簡女跳潭不成向警方自首,親手揭發這起家庭悲劇。

    檢方依家暴殺人罪起訴簡女,台北地院安排10/28至10/30連續三天審理,今天進入第二天,法院傳喚鑑定人萬芳醫院精神科吳姓主治醫師到庭,陳述量刑鑑定結果,並接受交互詰問。

    經濟壓力是衝突遠因

    吳醫師指出,簡女在中國農村家庭長大,經濟狀況拮据,雖不至於無法溫飽,但也影響她建立起謹慎理財的觀念。長大後,簡女曾從事電子工廠作業員、酒水銷售等工作,在飯店當清潔員時,認識了白男,兩人交往結婚生下大女兒。婚前,簡女經濟狀況獨立,婚後靠自己的存款買了兩棟房屋,頭期款、房貸和生活支出都是她在付。

    2012年起,簡女開始從事電商護膚品銷售,後來還自創品牌,不料,受到疫情影響收入大減,簡女開始從事紋繡,還短暫入股酒吧會所,補貼家用。後來,簡女因認為酒吧合夥人無心經營,與對方起口角,對方拿高腳杯砸傷簡女,導致她左眼水晶球破裂而失明。吳醫師指出,這場事件徹底改變簡女的精神狀態和家庭關係。

    涉嫌淹死2女的中配簡女(短髮者摀臉者)。資料照。李政龍攝

    吳醫師說,合夥人在中國法院獲得輕判,簡女懷疑,合夥人背後藏著有力人士,以至於她的官司進展不順利。禍不單行,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已讓她喘不過氣,白男金錢觀念又與她有不小落差,長年待業,從事股票買賣卻虧錢,還經常用她的名義進行小額信貸。加上左眼失明後,簡女無法再紋繡,失去經濟來源,情緒明顯惡化,開始出現情緒低落、易怒、絕望感等身心症狀。

    吳醫師表示,簡女曾自述,白男在她左眼失明後,明顯態度轉為冷淡,容易暴怒,她很害怕白男拋棄她。此外,簡女雖然本是家裡經濟主要來源,但受到傳統觀念束縛,長期在婚姻中處於被動與服從,抱持「嫁雞隨雞」的態度。簡女對離婚呈現矛盾的心態,雖然曾考慮過,但簡女希望維繫婚姻,也始終以女兒福祉為重。兩人在考慮下,決定到台灣與公婆同住。

    患嚴重身心症狀,陷入絕望無法脫身

    想不到,簡女身心症狀不減反增,與公婆生活習慣上出現摩擦,舉凡洗衣時間、食材保存、冷氣使用、東西放置等生活瑣事,都屢屢受挑剔和不信任,累積不小的心理壓力。吳醫師指出,簡女過去也曾和公婆有過生活摩擦,但當時只短暫同住,而且簡女當時經濟無虞,相比她回到台灣後,不僅身患嚴重身心症狀,也是在毫無準備下轉換環境,長期面臨婆媳關係壓力。

    然而,白男面對妻子困境,卻消極處理,建議甚至是要求簡女帶女兒出門,避免與公婆發生衝突。簡女返台後幾乎沒有社交活動,只會偶與中國親人線上聯繫,平日早上送女兒上學後,會到便利商店、圖書館停留,傍晚接女兒放學,也會再外出用餐、完成作業,才於深夜返家。吳醫師直言,「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這不是正常的生活狀態。」

    吳醫師表示,簡女不諳台語,無法與公婆溝通,對新住民資源也不熟悉,搬出去住的計畫又一再延後,都成為她累積的壓力。直到案發前,簡女的嚴重身心症狀已維持數月,她本人對此也沒有認知。原本簡女盼望,白男外出從事保全業後,生活可能會有轉機,一家4口可自立門戶,沒想到,7/2當天早上,簡女問起此事,白男卻明確拒絕「你不要再講這件事情了,我不會搬出去」,簡女大受打擊。

    吳醫師解釋,簡女的嚴重身心症狀,讓她思考模式受限,產生自殺意念,本來是否會付諸行動,還有許多影響因素。但鑑定團隊發現,簡女帶女兒出門時,是帶著憤怒和絕望感,本來幾人要到碧潭划船,但天鵝船沒有開,於是改在步道散步,最後,簡女走到一個潭邊缺口時,一時偶發產生輕生意念,導致本案發生。

    簡姓中配帶著兩名女兒到碧潭尋短,卻獨自游上岸。翻攝畫面

    未及妥善治療,產生殺機

    簡女的辯護律師蕭奕弘詢問,如果當初去參加台語課,是否會緩解簡女症狀?吳醫師點頭,簡女曾提到要上台語課,有助於與公婆溝通,但白男認為不需要,但台語課不是只學習台語,那是為了新住民開設的課程,簡女如果去上,當時可透過課程認識更多人際網路,改善她缺乏家庭支持的狀況。

    蕭奕弘問,「如果簡女的身心症狀獲得妥善治療,這場悲劇是否就不會發生?」吳醫師說,「這是純屬臆測的問題,但我認為,是有機會減少風險的。」

    檢察官則提問,簡女身心症狀與殺人行為有何關係?吳醫師表示,這是法官審酌的範圍,但他也承認,身心症狀不必然會引發殺人行為。

    簡姓中配帶著兩名女兒到新店碧潭尋短,自己游上岸但兩名女兒溺斃。翻攝畫面

    檢察官也問,鑑定報告有提到,簡女想「以死對抗公婆」?吳醫師回答,這死亡也包含簡女自己。檢察官表示也包含女兒,隨即又追問,鑑定報告也指簡女殺女動機「混和了報復和利他主義」?吳醫師解釋,簡女認為她死後,白男和公婆都沒有能力照顧好小孩,所以才把小孩也帶走,至於報復,在攜子自殺的案件中經常看到,「既然你不愛他,也不愛我,我就把小孩一起帶走。」

    吳醫師指出,簡女在監所內積極就診,身心症狀已有所改善,鑑定團隊認為,簡女未來從事暴力行為的風險低,復歸社會的可能性高。但他也指出,簡女對刑滿後缺乏現實感,是他復歸社會的挑戰,因為她仍期待,出獄後要和白男修復婚姻,但白男對此態度模糊,曾說願意和她回中國,也曾說不知道該怎麼跟簡女繼續生活。

    《太報》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太報》關心您,勇敢拒絕任何形式暴力,求助專業人員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全國家暴專線:113
    ‧報警:110
    ‧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
    白廷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