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內通膨居高不下是否升息? 學者:若Fed升息夠多 央行跟進機率就高

    2023-03-08 08:00 / 作者 徐筱嵐

    國內通膨數據居高,電價也傳出可能上調,外界關注3月央行是否升息?目前出口低迷,經濟氣氛不佳,學者認為,國內通膨已相對國際和緩,且經濟部也想壓抑民生物價,電價不會漲太多,預料央行首要將關注美國聯準會(Fed)態度,若Fed由鴿轉鷹,央行才會立刻採取行動。




    圖片
    國內通膨居高不下,又電價也蠢蠢欲動,恐牽動央行升息,但學者評估央行要採取行動還是要看Fed的態度。資料照




    主計總處昨(3/7)發布2月CPI為2.43%,預期第一季偏高、第二季會在2%邊緣,同時間,財政部也發布進出口貿易統計,2月出口額310.5億美元,再度創下2年來新低,意味著國內正面臨出口不振、內需疲軟的情況。



    在整體經濟景氣不佳的情況下,央行3月的理監事聯席會議是否決定升息,成為外界關切的焦點。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分析,目前要觀察通膨何時會落到2%以下,第二季看起來很有機會,在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趨緩下,輸入性通膨可望在第二季減緩。



    他說,今年經濟成長仰賴內需拉抬,但央行除關注通膨,也會注意出口情況;若出口不好,新台幣不能太強,也要提防新台幣太弱,又推升原物料進口物價。



    邱達生估計,Fed3月再升息,實質利率由負轉正,5月是否升息的必要性可再觀察。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除非Fed升息夠多,不然在出口持續疲軟的情況下,央行仍會考慮資金成本。



    邱俊榮指出,今年不排除央行會升息,但不會像美國升那樣多,但他也提醒市場不要以為「庫存去化」就能解決問題。



    由於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本月舉行,外界預期民生電價也會調整。邱達生表示,電價倘若不做調整,結果仍由全民買單,況且電價會反映在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趁著廠商覺得PPI往下階段時,調整後不見得會轉嫁給消費者。



    邱俊榮則認為,電價很要合理反映成本,按照目前情勢,CPI破2%已經很嚴重,經濟部會以穩定民生物價為主,看起來不會調漲太多,「先抑制物價再說」,但長期來看,電價仍舊要回歸合理反映,否則「該漲不漲是扭曲資源」,既然民眾都喊著使用者付費,包括電價、水費等確實有調整的必要性。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