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鯉魚潭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河流改道所遺留下的沖積堰塞湖,目前是花蓮一大觀光景點。翻攝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官網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9/23)溢流造成嚴重災情,事實上台灣的堰塞湖不少,至少有88個,部分自然潰決,部分持續監控,還有的已成了觀光景點。而目前監測中的除了馬太鞍溪堰塞湖,另一個是新竹泰崗溪堰塞湖,該量體較小,不致造成安全影響。
歷史紀錄最早根據農保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資料,國內最早有完整紀錄的是1862年的草嶺堰塞湖,該區域因地震、豪雨等因素,總共5次形成堰塞湖。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於1999年921地震後形成,當時緊急完成溢流水道、隔離土堤、攔河壩、監測系統等工程,一直到2004年7月2日因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豪雨潰堤而消失,當時最大蓄水量估計堪比石門水庫,相當驚人。
變成觀光景點1999年也因921地震形成的九份二山堰塞湖,坍方的土石阻斷了兩條溪谷,形成「澀子坑」、「韭菜湖」兩處堰塞湖。當初因地層仍不穩定,對下游居民造成威脅,同樣進行了緊急溢洪道、貨櫃壩加載、植生綠化、降挖等工程,多年下來,風險解除。
其他如鯉魚潭、水樣森林、陽明山夢幻湖,也都是由堰塞湖形成,演變至後來成了觀光景點。
處於監測階段除了這次發生災情的馬太鞍溪堰塞湖,2024年11月因康芮颱風所形成的新竹泰崗溪堰塞湖,亦是在監測中的堰塞湖。
據農業部資料,新竹泰崗溪堰塞湖天然壩體體積約15萬立方公尺、壩高10公尺,湖面積1.3公頃、蓄水體積4.8萬立方公尺,規模較小,潰堤對於下游保全對象不致造成安全影響。近日也無潰決危險。
資料來源:
臉書翻轉地理教室、
農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