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在以色列軍事行動下,加薩北部大批巴勒斯坦民眾帶著家當逃往南部。路透社
英國、加拿大、澳洲與葡萄牙週日(9/21)分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預料法國等國家也將在本週於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跟進。本文依據美聯社與路透社,解析此舉對以巴衝突的意義。
巴勒斯坦建國現況為何?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1988年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國(Palestinian state),迅速獲得大部分開發中國家承認。如今,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當中,約150國已承認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的主要盟友美國長期宣稱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前提是必須經由以巴談判達成兩國方案(two-state resolution),歐洲主要大國原本也持相同立場。不過已三度執政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明言,「絕不會有巴勒斯坦國」。
目前巴勒斯坦國的代表團在聯合國擁有觀察員地位,但無投票權。即使獲得再多國家承認,要取得聯合國完整會員資格仍須安理會批准,而身為常任理事國的美國握有否決權。
巴勒斯坦駐全球的外交使團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掌控,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其代表巴勒斯坦人民。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由阿巴斯(Mahmoud Abbas)領導,在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部分地區行使有限自治權,可發放巴勒斯坦護照,並管理巴勒斯坦的醫療與教育系統。
至於另一塊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土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自2007年以來由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統治。哈瑪斯當年在內戰中,將阿巴斯領導的法塔組織(Fatah)勢力逐出加薩。
目前大部分主要國家的駐以色列使館設在特拉維夫,因為它們不承認主權有爭議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美國總統川普則在第一任期時,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東部市區涵蓋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各自視為聖地的地點。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佔領東耶路撒冷,但未獲國際承認,巴勒斯坦人則希望未來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
目前約40個國家已在約旦河西岸的雷瑪拉(Ramallah)或東耶路撒冷設有駐巴勒斯坦領事館,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德國、加拿大、丹麥、埃及、約旦、突尼西亞與南非。
為何越來越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在以色列對加薩攻勢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提出一項分階段計畫,名為《紐約宣言》( New York Declaration),盼藉本週登場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再次推動以「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
英、澳、加、葡都在聯合國大會召開前夕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後,預料法國、比利時也將在大會召開期間跟進。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是首位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西方主要領導人,他強調這項計畫將伴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改善治理承諾,讓巴勒斯坦國成為戰後加薩更可信的治理夥伴。
英國等國家坦言,承認巴勒斯坦國是要向以色列施壓,促其停止對加薩的毀滅性攻擊、限制在約旦河西岸擴大屯墾區的計畫、並重新投入與巴勒斯坦的和平進程。
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推動「兩國方案」的內容為何?這是一項分階段計畫,以終結以巴之間近80年的衝突為目標,要建立一個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治理、國際提供協助的非武裝國家,領土涵蓋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中佔領的土地(東耶路撒冷、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
該計畫呼籲加薩戰爭立即停火、哈瑪斯釋放所有人質、以色列全面撤軍。計畫也要求哈瑪斯將加薩的政權移交給自治政府之下的獨立委員會(哈瑪斯已同意這一點),也要求哈瑪斯繳械(這一點尚未做到)。
依據該計畫,國際社會將協助自治政府重建加薩並治理這些領土,可能還會有外國維和部隊參與。區域和平與融合將隨之推進,其中可能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聯合國193個會員國本月稍早已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支持這份《
紐約宣言》。
承認巴勒斯坦國在實務上有何意義?雖然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已承認巴勒斯坦國,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與許多阿拉伯國家,但這些國家對以巴衝突的實際影響有限。
由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仍缺乏聯合國正式席位,也沒有邊境控制權,與各國能展開的實際交往不多。
巴勒斯坦沒有機場,位在內陸的約旦河西岸只能經由以色列、或以方管控的約旦邊境進入,加薩走廊的所有出入口也由以色列掌控。以色列長年限制貨物、投資、教育與文化交流進入巴勒斯坦。
不過,計畫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與自治政府都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不會只是做做樣子。
巴勒斯坦駐英代表佐姆洛特(Husam Zomlot)表示,這可能促成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英國前駐耶路撒冷外交官費恩(Vincent Fean)則說,這也可能迫使某些國家重新檢視與以色列的關係,例如英國可能會禁止來自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產品,雖然此舉對以色列經濟的影響不大。
以色列與美國都反對在全球批評以色列加薩戰爭行動的聲浪中,以色列宣稱,承認巴勒斯坦國是在獎勵哈瑪斯。哈瑪斯2023年10月大規模入侵以色列,造成1200人喪生並將251人擄為人質,引發加薩戰爭。納坦雅胡週日強調:「約旦河西岸不會出現巴勒斯坦國。」
美國川普政府也反對歐洲盟友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對巴勒斯坦官員實施制裁,包括對阿巴斯等自治政府官員拒發簽證,讓他們無法出席聯合國大會。
加薩停火談判最近一次破裂,是以色列9月9日空襲在卡達斡旋的哈瑪斯談判代表。美國早在7月就退出談判,歸咎於哈瑪斯,而以色列則在3月單方面結束短暫的停火,近日更加強對加薩的攻勢,宣稱要奪取加薩半數人口聚居的加薩市。
以色列聲稱,建立巴勒斯坦國將讓哈瑪斯能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哈瑪斯領導層有時表示願意接受在1967年戰爭前的邊界內建國,但哈瑪斯組織名義上仍堅持要消滅以色列,將猶太人逐出領土。
巴勒斯坦建國前景空前黯淡在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建立巴勒斯坦國,長期以來被國際社會視為解決以巴衝突的唯一途徑。
支持者認為,兩國方案將使以色列能維持猶太人占多數的民主國家;若巴勒斯坦未獨立建國,就只能延續現狀:猶太裔以色列人享有完整權利,巴勒斯坦人則受到以色列不同程度的管控。許多主要人權組織認為這已構成種族隔離。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上週警告:「以色列必須明白,一國方案等於持續壓迫巴勒斯坦人、剝奪其權利。這絕對不可接受。若沒有兩國方案,中東將不可能有和平。」
以巴和平談判自1990年代初期展開,多次因暴力與以色列擴建屯墾區而破裂;納坦雅胡2009年重返執政以來,就再也沒有過實質談判。
以色列已將東耶路撒冷視為首都的一部分,並長期鼓勵在巴勒斯坦社區週邊擴建猶太人屯墾區。
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目前有超過50萬以色列公民定居,另300萬巴勒斯坦人則生活在以軍統治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只能在零散區域行使有限自治權。
早在加薩戰爭爆發前,納坦雅胡政府與以色列大多數政治派系都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川普政府更毫無意願重啟和平談判,反而呼籲將加薩大部分人口遷往其他國家,以色列積極採納這個被批評為「種族清洗」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