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長石崇良舉行健保補充保費擬修法說明記者會。廖瑞祥攝
衛福部為增加健保財源,將修正《健保法》,利息、股利、租金收入等補充保費由單筆改為年度結算,政策一出引起民怨,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中午親上火線說明,認了這部分沒有跟金管會討論,至於租金部分,涉及報稅的問題,也說會再找財政部大家討論看看,但也鬆口針對開徵金額門檻,未來會再討論有什麼方法,「能不能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會來研究看看」。
針對補充保費開徵稅務的調整,是否已與金管會討論?石崇良今日出面召開記者會表示,這部分尚未與金管會正式討論,但已有諮詢財務專家。他強調,現有補充保費制度會持續溝通,雖然認為影響台股不大,也不希望影響股市,因為過去幾年股利所得在補充保費中占約20%,希望股市表現良好、股利穩定,接下來還需進行法規預告,規定需公告60天,因此修法也要到明年才能完成,預計後年正式上路。
石崇良表示,健保開辦時候沒有補充保費,就是以薪資所得為主,但是隨著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少子化,工作人口已經逐年下降,所以過去以薪資為主的保費制度難以為繼,為了正視公平性,才希望去做調整,健保就是一個互助互利的社會保險,因此當國家經濟成長結構改變,也要調整健保財源。
他進一步說明,政府近二年對健保的挹注已大幅增加,重新計算政府應負擔保費後,每年需額外編列預算。今年就多挹注了134億元,同時也從公務預算再撥補,包含成立癌症基金50億、罕病用藥20億,韌性特別預算也再撥了200億,目前挹注已經超過400億。
石崇良說,一旦調整補充保費,民眾多繳了二塊,政府也會多撥一塊進健保基金,高股息、高股利族群將對健保貢獻更多,股利在補充保費收入中占約兩成,也期望台股持續表現良好。他指出,在高齡化背景下,健保收入約75%依靠薪資族群的保費,而補充保費僅占9%,勢必得改革。
至於此次改革反彈較多來自小資族,石崇良表示,此次調整方向是盡量不傷害小資族。他說,這次進行補充保費的調整,也考量到年輕族群。過去若不修法,補充保費要增加,就是要調一般保費費率,而一般保費調整的影響多落在小資族身上。
石崇良進一步說,因此這次修法主要針對現行已徵收的補充保費,目前徵稅門檻為兩萬元以上,希望在現有制度下追求更公平,因此針對開徵金額門檻,他鬆口未來會再討論有什麼方法,「能不能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會來研究看看」。
至於房屋租金部分的問題,石崇良表示,這部分牽涉到所得報稅機制,如果房東本身就未申報租金所得,確實難以課徵補充保費。將與財政部進一步討論,研議如何兼顧稅制公平與健保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