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衛福部啟動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 補足醫材驗證制度最後一塊拼圖

    2025-07-24 11:47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今(24)日在亞洲生技大展舉辦台灣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聯合啟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游騰傑攝
    衛福部推動台灣成為智慧醫療島,繼成立三大人工智慧(AI)中心後,今(24)日再宣布成立「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補足AI醫療器材的臨床驗證體系。衛生福利部主任秘書劉玉娟今(24)日指出,AI 不只是科技創新,更是醫療轉型的契機,唯有透過嚴謹、標準化的臨床驗證,才能真正走進臨床、走近病人。

    目前AI醫材由食藥署負責管理與發證。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形容,食藥署如同AI的「監理處」,但過去卻缺乏一個專責的「驗車中心」,讓AI醫材在上路前獲得妥善驗證。過往開發者只能自行尋找資料進行驗證,導致模型因缺乏跨院、全族群的資料樣本,難以通過法規審查或順利進入臨床,或是過去都是小樣本,無法保障民眾就醫安全。

    為解決這項全球共通挑戰,衛福部資訊處與食藥署聯手補助台中榮總、高雄長庚、三軍總醫院與亞東醫院四家醫學中心建置「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導入跨院驗證機制、聯邦學習技術及FHIR國際標準,打造嚴謹且具實用性的臨床驗證平台。

    李建璋指出,該中心的驗證架構結合「集中式資料驗證」與「聯邦式學習平台驗證」,開發者無需搬移原始資料,即可在多家醫院測試AI模型效能,兼顧個資安全並提升可信度。他舉例,國外曾有糖尿病病變AI模型通過實驗室測試,但在泰國實際應用時卻完全失效,關鍵在於驗證階段缺乏具族群代表性的資料樣本。

    李建璋也表示,目前已有4項AI醫材正在驗證中,包括眼底攝影判讀糖尿病、心電圖預估一年內猝死、電腦斷層判斷腸穿孔、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跟肺癌關聯。驗證中心也能依據TFDA規範,出具標準化報告,若模型未達標準,亦能提供去識別化資料與再訓練建議,加速進入法規審查流程。

    李建璋進一步指出,為推動資料互通與標準化,四家驗證中心與合作醫院同步建置FHIR伺服器,打造台灣首座基於FHIR標準的跨院電子病歷資料庫,並整合譯碼檢索字典,促進資料互通與標準化,提升 AI 模型於臨床現場的實用性與可擴展性,進一步接軌國際資料交換趨勢,為智慧醫療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