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示意圖。路透社
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
6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11.48,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8.65%,連續16個月正成長,也是連續5個月雙位數正成長;加上同步公布的
第2季、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也創歷年同期新高,上半年工業生產數據創下「3個新高」;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主因還是高效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活絡。
其中,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12.11,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0.03%,連16紅。不過,增速較經濟部上個月預期上看27.8%略低。黃偉傑說明,主因是AI伺服器在新舊產品交替期,以致相關貨品生產指數呈現月減、年增,惟AI商機還是持續,年增率也都維持雙位數正成長。
包括電子零組件及其所屬的積體電路業、電腦子光學製品業,其6月指數皆為歷年同期新高;第2季指數皆創歷年單季新高;上半年也皆為同期新高。
至於受到對等關稅議題干擾的汽車及其零件業,6月指數年減3.38%,已連續4個月負成長。不過,隨著車商促銷活動,按產值計的生產動向指數已回到臨界值之上的55.7,代表市場預期7月表現會優於6月。
機械業則受惠半導體先進製程擴充產能,機械設備指數年增6.3%,已連9個月正成長。另外,美國公布日本對等關稅15%;黃偉傑表示,已有供應上游機械零組業台廠表示,不確定因素消除,有帶動相關零件出口需求好轉。
展望下半年,黃偉傑坦言,由於台灣對等關稅尚未公布,要待關稅大局底定後較好預估。但經濟部仍循預測模型,
推估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約在114.18至118.18之間,年增19.5%至23.7%,仍呈現年月雙增。相對於昨天公布的7月外銷訂單預測呈現「月減、年增」,工業生產表現似乎比外銷訂單樂觀。黃偉傑說明,主因是目前需求暢旺的AI需求,多在國內生產,帶動工業生產表現。
統計指出,今年第2季工業生產指數113.3,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21.44%,連6季正成長,年增21.44%,年增率為2010年第2季以來、約近16年來單季最大增速,僅次於2010年第1季年增30.92%。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105.66,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6.69%,已連續第3個半年維持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