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教師節快樂?他們扛全台半數代理教職 「廣開專班」能解萬名無證教師焦慮嗎

    2025-09-28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為了克服無證教師進修的困難,國北教等師培大學今年起響應教育部政策,擴大開設專班。資料照
    教師節再度成為國定假日,全台有超過萬名無證教師在教育現場默默耕耘,當中不少人即便滿懷熱忱、已在現場任教5年、10年,卻因制度、時間與距離限制無法取得正式教師證,更在中小學階段佔整體代理教師近5成;而教育部的解方,是擴大夜間線上、假日實體授課的在職專班,這個措施又解決了多少問題呢?

    從海拔1230公尺、位於拉拉山風景區旁的巴崚國小,到台北市中心的北市大,開車從北橫公路拐來彎去要耗上2個小時,目前擔任小六導師的拉並‧瓦歷斯每個週末,都要在這條路上單日往返,攻讀專為偏遠地區教師開設的專班,這個班設立目的,是要讓在法規上身分尷尬的他們,有機會取得正式教師證。

    拉並·瓦歷斯是所謂的無證教師,或稱三招教師。代理教師第三次招聘後,開放無須有教師證,大專畢業者即可應聘;任教來到第7個年頭,進入專班後最讓她感觸深刻的,就是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同學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無證教師,有人任教已經14年,有人從澎湖每週搭飛機過來,「以前一直覺得我是代理最久的,覺得自己單打獨鬥,偏鄉老師2、3年就想離開,出去才發現,有比我更久更深耕的。」

    為了取得正式教師資格,拉並·瓦歷斯週週從巴陵往返台北市。資料照,TFT提供


    暌違多年後,今年教師節再度成為國定假日,然而如今在教育現場,還有許多教師就像拉並·瓦歷斯與她的同學一樣,實務上已經在第一線教學多年,卻礙於時間、距離等因素,遲遲無法成為正式教師,還在期盼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代理教師近半數無證 卻撐起偏鄉人力荒

    我國所謂的正式教師,是指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證明書後,通過教師資格考、完成教學實習後取得教師證的教師,然而實務上,在山上、海邊等偏遠地區學校,不少空缺是靠著無證教師補上,而且規模越來越大。

    立委陳培瑜質詢時便曾指出,高中以下學校裡,110學年度就有9417名無證教師,111學年則為1萬540人,來到112學年則為1萬2359人,這個數字又以國小最多,112學年就有9518人,國中則有1175人。

    相較112學年度,全台國小共有1萬6870名長期代理教師,國中則有6691人,中小學階段2萬3561代理教師裡,就有1萬693人是無證代理,將近半數空缺藉此補上。

    各教育階段無教師證之代理教師人數


    今年1月時,多個教育團體聯合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偏鄉教師流動率高,但其實不少返鄉或因結婚來此的青年是可久留的人力,但他們想考取教師證時,必須先完成師培教育,過去多半只有開放全職的研究所課程,考量時間、距離等因素下,往往需要先離職,到都會區花2至3年時間才能拿到教師證,不但讓有家庭、經濟考量的人卻步,更反而讓學校陷入人力空窗。

    對此,教育部師藝司長武曉霞當時表示,將於114學年度擴大平日晚間線上上課、假日實體授課的學士後專班,北中南都會開設。

    教育部表示,偏鄉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從114學年起擴大開班。資料照,廖瑞祥攝


    菜鳥老師靠愛苦撐 進修後才知自己不孤單

    10年前,拉並·瓦歷斯跟著丈夫從平地回到山上,本來是美容美髮背景,都在服務業任職的她,正巧看到學校招代理教師,索性嘗試,豈料第一年就接手全校最多特教生的班級,毫無教育背景的她手足無措,連管秩序都有問題,遑論教書,偏鄉小校人手緊繃,其他老師也無暇支應,讓她差點就要辭職。「我真的嚇到,怕無法照顧好小孩,覺得自己會影響他們一輩子,很怕會誤人子弟。」

    混亂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她在聯絡簿裡看到學生夾的紙條寫著:「老師辛苦了,謝謝你。」

    拉並·瓦歷斯說,那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小孩,爸爸酒後會家暴,很希望有個老師可以長久留下來,「但他們已經換過很多老師」,讓她下定決心留下來。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巴崚國小,屬於教育部認定的特偏學校。資料照,取自巴崚國小臉書


    為了愛留下,但她坦言,過程最需要的始終是專業協助,先前雖然巡迴特教老師能給建議,但一週只能來一次,更直接的問題是,她也很擔心自己能不能把孩子教好。

    她曾思考透過進修取得知識,但許多辦給教師的增能課程,都要求須有教師證才能參與,而師培體系的研究所課程又必須全職上課。幾經受挫下,她只好先到清大攻讀台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雖然不是師培課程,但能學習從人類學和文學角度協助教學,於是她持續每天下班後開2小時的車到新竹上課,結束後再回到山上,到家時往往已經11、12點。

    儘管教育部2年前曾開放平日夜間線上授課、假日實體上課的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但當時僅有台南大學開設此班別,直到今年,才終於擴大加入台師大、國北教、北市大、屏教大等共遍及各地的13所師培大學開設專班。

    從巴陵地區往返新竹、台北市,都各要2小時車程。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網站。


    考量已有每日往返新竹的經驗,拉並·瓦歷斯報名北市大專班,並在今年9月入學。談到至今1個多月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的過程,她說同學都來自教學現場,很能夠互相討論,教授也會接鼓勵大家,把所學直接運用到當週的教學上,下一週再來討論成果、可能遭遇的困難。「我以前常不確定,自己這樣是對還是錯,害怕誤人子弟,現在有人教你怎麼做,同學也會互相分享,上課變得很輕鬆,因為知道自己要教什麼了。」

    立委陳培瑜指出,相比一般教師,這些無證教師對教學現場的認識非常少,卻要快速投入教學,甚至還要協助行政工作,面對近年如學生身心健康、特教融合及親師溝通等議題,往往只能用愛與熱情來面對。「他身邊有沒有足夠好的人可以協助?」現場老師可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未來在制度上也要思考,能否更加協助專業發展。

    偏鄉學校的教學環境,和都會區又有許多不同。圖為示意圖。資料照,廖瑞祥攝


    報名人數2年漲近8倍 教師團體對專班定位存疑

    對於專班目前招生情況,教育部則說明,國小師資部分,共有9校招收10班450人(外加原民代理教師至多50人),目前已有7校開班錄取347人,有1校仍在報名資格審查未放榜,1校則於10月才會受理報名;中學師資部分,共有4校招收4班90人,目前有2校開班錄取28人,另外2校因錄取人數未達開班人數等因素,而未開班。

    曾在偏鄉國小擔任校長的立委伍麗華指出,目前國中小的無證代理教師,已佔代理教師約5成,而這些教師的進修需求成長快速,台南大學的專班112學年開班時,60個招生名額僅有195人報名,但114學年時卻增長為1476人報名,增加將近8倍。

    立委伍麗華指出,偏鄉仍有許多無證教師期望取得教師證。資料照,李政龍攝


    不過她也談到,目前依照《偏鄉教育條例》規定,由縣市政府招聘的代理教師,才能獲得政府補助就讀專班,其他人仍須自費,但實務上僅有澎湖的代理教師是縣政府甄選,其他都是由各校自行招聘,也因此雖然專班增加,能獲補助的教師仍然有限,接下來希望修法讓所有偏鄉老師都獲得補助。此外,目前專班仍要就讀2年,伍麗華呼籲可以縮短為1年唸書,另外1年改為陪伴督導,類似實習搭配地區導師觀課、備課指導等方式進行。

    不過,教育現場不乏反對放寬無證教師取證資格的聲音。國家教育研究院主任曾大千今年8月受邀到立法院參與公聽會時,就直言不能任意放寬資格,假若放寬偏鄉教師取得教師證資格,恐怕讓偏鄉教職成為「漂白」獲得教師證的捷徑,更質疑偏鄉學校自行辦理教師甄試有許多問題,「如果教職員工都是同一家人,這是好事嗎?」認為仍應該回歸由縣市政府進行甄試。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則認為,開設專班確實有助於緩解偏鄉問題,但他認為這只是暫時措施,不是長久之計。整體來說,還是教師這個職業吸引力下降的問題,如不改善還是無法留下人,對於專班,他則擔憂恐怕衍生出有人為了獲取就讀資格,特別到偏鄉當成「跳板」的情況,要留意制度引導產生的結果。

    偏鄉地區的師資問題,始終是教育現場的棘手課題。資料照,吳尚軒攝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工會理事長黃湘仙則指出,今年確實有聽到,非偏鄉學校的教師因為希望獲得師培資格,而轉去偏鄉擔任代理教師的案例。但她認為從實務面來說,至少這讓偏鄉校找到了2、3年的老師,「因為他們過去沒人就是沒人」,而她認為,偏鄉教育跟都會不同,「全班7個人跟一班25人完全不一樣」,這些在偏鄉取得教師證的老師,未來會更適合到偏鄉服務,而取得教師證後可以依照年資敘薪,就更會有留下的動力。

    拉並·瓦歷斯則指出, 像是在北市大的專班裡,同學過去的背景包含各行各業,像是金融業、科技業等,原來薪水都不比教師差,很多人是後來回到自己母校任職,也有人是曾在偏鄉當過替代役,愛上環境後決定留下來當老師,「這些人不會拿到教師證就走的,要走早就走了。」

    在許多山邊海角的學校裡,無證教師都撐起了人力缺口。圖為示意圖。資料照,廖瑞祥攝


    廣設專班仍有死角 經濟壓力、待業長是考驗

    除了偏鄉專班以外,考慮到目前科技、自然領域教師稀缺,教育部另外也開設特定領域專班,給大學相關科系畢業的無證教師,不過,目前政策上仍有死角。

    大學是歷史系畢業的林育賢,目前在新北市擔任國中代理教師。最初他認為文組薪資成長緩慢,因此擔任無證代理教師,至今已任教超過10年,他直言開始教書後,才發現自己喜歡跟學生相處,也認為這是可以發揮歷史所學的機會,然而父親過世後,他變成家中經濟支柱,加上母親健康出狀況需要照顧,讓他在過去難以辭職就讀專班,就連下班後也無暇進修,「不然就會沒有收入。」

    即便是都會區,仍有許多無證教師礙於個人因素難以進修。資料照,廖瑞祥攝


    代理教師一年一聘,而無證教師要到每年第三次招聘才能應徵,也因此,假若前兩次甄試有其他教師應徵,林育賢就只能兩手一攤,重新找工作,每年都要到8、9月將近開學才能確定工作。過去代理教師暑假不敘薪時,更必須仰賴失業補助生活;他思考過轉換跑道,更曾投入長照工作,但也因為身體無法負荷而回到學校。

    漂泊無依下,他往往難以拒絕校方的要求。根據規定,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以不超過20節為限,但林育賢就曾一週要上24堂課,甚至還被逼接下導師工作,無證教師也無法依照年資敘薪,僅能領取10年如一日的薪資,對於未來他感嘆,「暫時沒有想那麼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不是偏鄉,也不是在自然、科技領域任職,林育賢無法就讀目前的學士後專班翻轉身分,對此他表示自己不奢求,「還是一天天繼續教下去。」

    獲得師培資格,對許多人來說反倒困難重重。圖為示意圖。資料照


    對此,陳培瑜指出,目前現場有1萬多名無證代理教師,未必都是長期代理,但對於想留下來的人,目前量能是否有辦法協助?教育部應該清點,有多少是已經任職5年、8年的老師,並評估是否協助取證;此外,近年可以發現,不僅是偏鄉缺人,如今六都都會區也出現教師荒,很快都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無證代理教師,她認為教育部恐怕2、3年後,就必須面對這個議題,應該要整體系統性思考無證代理教師的問題。

    過去的行政負擔無解,近年來又有更多教師不堪家長投訴離開現場,加上退休潮即將來襲,今年就連都會區都鬧出教師荒,在此情況下,如何對待這群滿懷熱誠,卻無法成為法定合格教師的「資深教師」,考驗著主事者的機會,當國家感謝師恩的同時,許多人還在期盼得到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