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川普與習近平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場邊會晤。路透社
美中兩國學者週五(7/4)在北京「世界和平論壇」進行交流,中方學者提及,川普今年若訪問中國並想達成「大交易」,應表態「美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美方學者則認為,美中在台灣問題上難有明確共識,難以達成「大交易」,北京應降低期待。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由中國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共同主辦的年度國際安全論壇「世界和平論壇」,週五舉行小組討論,5位美中學者圍繞「川普2.0時代的中美關係」進行交流。
報導稱,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暨史丹佛大學教授馮稼時(Thomas Fingar)、賓州大學美中關係未來項目負責人馬瑞欣教授(Neysun Mahboubi)和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均認為,兩國可從學生、記者簽證和旅遊免簽等較簡單的問題著手,重建信任及改善關係。
在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上,兩國學者則看法分歧。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推斷,川普10月可能赴南韓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屆時可能訪問中國。
他認為川普訪中若想取得成果,就要做兩個表態。一是表明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商業夥伴,而非最大戰略競爭者;二是表明「美國不支持台獨」,這雖是美國一貫的政策立場,但到了川普2.0,美國國務院網站已在涉及台灣問題的表述中刪除這句話。
吳心伯甚至認為,川普政府除表明不支持台獨外,還應加一句「美國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因為如果川普不想與北京因涉台問題開戰,那就要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對各方都有利。
吳心伯又說,川普「是個聰明人」,知道如何為了美國國家利益而做成「大交易」,訪中時「會說正確的話」。
據報導,馬瑞欣回應說,美中峰會相信能在採購、投資、出口許可等領域達成共識,但對台灣問題難有明確共識。他不認為中美能達成所謂「大交易」,呼籲北京調低期待值,因為兩國有太多不同且長期存在的問題,互不信任已「深入骨髓」。
華府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則表示,他不支持川普表明「美國支持中國統一」,因為美國多年來只支持兩岸和平解決分歧,且解決方案是雙方都接受,美國對於解決方案的內容向來不持立場。
白明在會後受訪時分析,美中兩國對「大交易」各有不同解讀。北京想要的「大交易」可能包含美國提出對台問題新表述、取消對中出口管制、將關稅降至10%等;對美國而言,「大交易」可能是美國獲得稀土和磁鐵,關稅維持現有稅率等。他認為,中國在所謂「大交易」中想要的比美國多,但要求越多,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