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攔截彈道飛彈能力的國造天弓三型防空飛彈試射資料圖。中科院官方網站
國防部軍品管制清單揭露「強弓計劃」將量產100枚以上的「天弓四型」防空飛彈,可攔截70公里高空的彈道飛彈。中科院也研發「天弓五型」,攔截彈道飛彈能力更接近美軍薩德飛彈(THAAD)。令人高度關注的是,「強弓二型」中程彈道飛彈,射程達1000公里,將可反制中共沿海機場、彈道飛彈、遠火基地等。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台灣具備遠程打擊能力是必要的,因為若只是防守,代價只會更高。
中科院於1980年代研製的天弓一型防空飛彈,是台灣第一種自主研發的防空飛彈,射程約100公里。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強弓計劃是接續「天弓飛彈」系列的增程型發展計劃。而「天弓飛彈」系列是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1979年起自主研發的防空飛彈家族,「天弓一型」防空飛彈1986年發展成功後,開始肩負起捍衛台灣高空層的空防重任,搭配美商RCA開發的「長白」相位陣列雷達,能快速掃瞄、鎖定並導引天弓一型防空飛彈精確命中敵機。在美製愛國者2型飛彈於1997年初陸續交給國軍戰備之前,國造的天弓一型飛彈就肩負起捍衛台灣高空層的重任,至今近40年,接續不斷改良,天弓二型、三型等防空飛彈,以及近期的「強弓計劃」推出的強弓一型(天弓四型)防空飛彈,以及「強弓二型」彈道飛彈。
天弓一型1987年命名 讓世界刮目相看 當時天弓飛彈的緣起,是在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後,台灣已無法取得先進武器,防禦中共解放軍的威脅,在此背景之下,時任總統蔣經國決定展開多項國防武器自主研發,包括「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IDF),以及雄風反艦飛彈以及天弓防空飛彈,成為台灣自主研發後續發展最成功的兩種飛彈系統。另有「天馬計劃」,則是秘密發展中程彈道飛彈。
事實上從1970年代末期,可遠程攔截敵機、防禦高空層的美製「勝利女神-力士」飛彈(MIM-14, Nike-Hercules missile)已過於老舊,無法應對中共當時新一代殲-7等超音速殲擊機,因此國防部參謀本部決心全力研發高空層的防空飛彈。但當時資源有限,因此時任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於1980年3月拍板決定,要求當時隸屬國防部的中科院優先執行「天弓計畫」,發展為防空飛彈武器系統。
中科院研製的天弓一型飛彈資料圖。空軍防空部2020.7.15於三軍聯合火力打擊實彈射擊操演中實彈射擊天弓一型防空飛彈,攔截模擬敵機目標。國防部
經過6年研發,射程達到100公里的天弓一型飛彈,終於在1986年12月12日交裝給國防部,當時為了紀念百歲冥誕的前總統蔣介石,一度命名為「中正100天弓一型」。後來由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於1987年正式命名為「天弓一型」飛彈。由於「天弓一型」是當時世界上第3種配備相位陣列雷達的陸基型長程防空飛彈系統,具有遠程接戰、全空域、全天候作戰能力,令外界對台灣飛彈技術刮目相看。
有了「弓一」成功的基礎,中科院接著推出「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擔任攔截高性能戰機之區域性防空角色。「弓二」於1997年服役,飛彈射程比「弓一」更遠,據稱達到200公里。弓二採用主動雷達歸向尋標器,具多批目標接戰功能,有效反制飽和攻擊。
不過,中共解放軍在1995年至1996年之間「台海飛彈危機」中,兩度對台發射多枚彈道飛彈,國軍高層有鑒於台灣缺乏攔截彈道飛彈能力,因此參謀本部決定全力自主發展「性能接近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的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 ATBM)與長程預警雷達系統。飛彈射程比天弓二型更遠的「天弓三型」,於2011年的國慶表演中首度展出。
不過,天弓三型在2013年9月在屏東九鵬基地執行試射失敗。不過,中科院痛定思痛,修改尋標系統之後,終於2014年向國防部爭取到10年量產12套天弓三型飛彈的預算;且後續2018年中科院興建新廠房後,弓三的年產量由48枚翻倍為96枚,大幅提升台灣自主反彈道飛彈能量。
空軍防空飛彈指揮部精準飛彈射擊2024.8.20於屏東九鵬基地進行天弓三型防空實彈射擊測驗。郭宏章攝
「強弓二」因應防衛 往中程彈道飛彈發展由於中共近10年來高速發展新型彈道飛彈以及匿蹤戰機,為了能「拒止」中共飛彈與戰機,台灣軍方責成中科院以「強弓專案」發展增程型天弓三型飛彈。
2014年底,代號為「強弓專案」的天弓三增程型研發計畫首度公開,中科院於2015年獲編預算5年共約70億的預算,研發射高70公里的新彈種「強弓一型」,於2023 年2月測試完成,可成功攔截模擬短程彈道飛彈的天弓2B靶彈,展開量產,也就是外界稱的「天弓四型」防空防空飛彈。
國防部2025年7月公告軍品管制清單,顯示產製天弓四型飛彈「TK4防空飛彈箱組」需求,在2026年預劃採購46個,預算約1億8400萬元。2028年預劃採購76個,預算約3億400萬元。國防部
事實上,「強弓一型」飛彈,或稱「天弓四型」與原本弓三標準型已有很大差異,首先是攔截高度提高,因此採用兩節推進火箭設計,第一節推進火箭將彈體推至平流層後脫離;第二節彈體上有側向推力火箭,彈體可在稀薄大氣中機動。再者平流層中水氣較少,因此導引段的Ka波段尋標器更不易受到干擾,提高攔截精確度。由於國防部高層對「天弓四型」(TK4)性能頗具信心,因此國防部從2026年起將會進行「天弓四型」(TK4)防空飛彈從明年2026年正式量產,產量上看100枚。
由於台海防衛情勢日趨嚴峻,原本中科院「強弓專案」發展另一型射高100公里的「強弓二型」防空飛彈,近幾年計劃也轉變,往中程彈道飛彈發展,成為「反制」中共的戰略性地對地武器,射程估計可達1000公里,剛好達到「中程彈道飛彈」的門檻,更令外界矚目。
中科院內的天弓三型飛彈。取自中科院官網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台灣發展中程彈道飛彈有其必要性。舒孝煌指出,由於台灣一直在遭受中共以彈道飛彈、遠火武器、遠程「巡飛彈」與無人機等威脅,這強迫台灣必須採用地對地飛彈來防禦。「我們不能一味只是防禦,你光只是防禦的話,你的成本其實是越來越高,而且會防不勝防。」
舒孝煌表示,應該讓國軍具備一定程度的反擊對手的能力,雖然說「強弓二型」的研發天弓三型衍生出來,其打擊範圍比較有限,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2025.4.02中共圍台軍演時,俗稱「遠火部隊」的解放軍陸軍第72集團軍火箭炮兵第1旅(31622部隊)1營2連,於中國浙江省台州市以 PHL-191箱式火箭炮進行實彈射擊。
另外,舒孝煌建議,就「強弓二型」彈頭的型別上,可擴大作戰範圍,例如說攻擊機場的集束彈藥等彈頭,就可以擴散打擊能力。儘管可能打擊中共機場跑道時不一定能夠真正發揮打擊效果,但當我方情蒐掌握中共確實已經開始動用機場、第一線戰機、飛彈部隊等已經開始部署、可能發動武力犯台的跡象等時機,此時共軍已有彈藥與油料準備,飛機已經在備便的機場,國軍使用「強弓二型」這類中程彈道飛彈對共軍進行遠程對地打擊效果就會比較好,這在烏克蘭戰場實戰已經充分說明。
另外,舒孝煌也認為,國軍制海的能力可考慮增加一種遠距離打擊「高價值海上目標」的能力(例如航空母艦),對中共的海上艦艇將可構成更大威脅。
舒孝煌強調,國軍有一定程度的反擊能力是有必要的,不過台灣在執行長程打擊方面,情報的研判非常重要,如何去發現敵方的部署情況,台灣的C4ISR能力必須能提升來支撐反制作戰。
攔截中共彈道飛彈是台灣空防重點,但中共無人機與巡飛彈可能從低空層滲透,對國軍將構成難以防禦的威脅。資料照為空軍精準飛彈射擊2024.8.20於屏東九鵬基地進行天弓三型防空實彈射擊測驗。郭宏章攝
此外,舒孝煌提醒低空層防空的重要性。過去中共的彈道飛彈只是從一個方向過來,未來共軍使用無人機等其他的方式,例如潛射武器、航空母艦上面的空載武器等,四面八方攻擊台灣,國軍不會只能防守西部,東部也很多目標要防守,很難面面俱到。雖說台灣地方小,但畢竟中共武器量體多,國軍就會變得比較難防禦,所以台灣一方面須強化高空層的防空能力,但另外一方面低空層的能力也要強化。
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開發的M-ACE車載反無人機系統,可在具8英呎長車斗的標準貨卡,就可以裝上EO/IR感測器、3D全向雷達與電戰模組,還有30公厘口徑鏈砲武裝,可擊落中小型無人機。Northrop Grumman
漢光演習曝無人機破壞 專家:需保護關鍵設施漢光41號演習的檢討報告被批評,對於小型無人機這類在低空層、小型的威脅,並未說明小型無人機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要該如何解決。由此,舒孝煌也擔憂,國軍現有「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陸射劍2防空系統,針對這種小型無人機,在數量與應對成本上,並沒辦法解決小型無人機威脅。
由於日前有消息指出,憲兵已經少量採購3套M-ACE反無人機系統,以貨卡(Pick-Up Truck或稱皮卡)分別搭載光學/紅外線與3D雷達、電戰模組,還有30公厘口徑鏈砲,可以「硬殺」低空的中小型無人機。舒孝煌肯定憲兵的做法,因為商用的反無人機系統系統非常多,軍方可以少量購買一些,在不同的單位例如憲兵有其衛戍區防衛的特別作戰需求,空軍有保護機場、戰機、飛彈基地也有特別需求。
諾格M-ACE反無人機系統基本為2輛貨卡,其一(左)裝載光學/紅外線目標獲得指引、電戰套件等。另一輛(右)則裝有30公厘口徑鏈砲系統,在C2系統輔助下,車上人員確認決定開火擊落無人機。Northrop Grumman
舒孝煌以漢光41號演習10天實兵演練,像是愛國者飛彈陣地整個都暴露在外面,一般民眾都看得到,「萬一軍方沒抓到無人機攻擊,整個飛彈就毀掉了,難道不需要保護嗎?」
至於其他例如關鍵基礎設施,有些部隊負責地方的防禦,要保護關鍵基礎設施,舒孝煌認為,可能也需要不同的方式來防禦無人機,至於什麼方式會比較有效、成本比較低,就可以買不同的系統來運作,試著操作看,換取經驗。
M-ACE無人機反制系統以30公厘口徑鏈砲為「硬殺」無人機主要火力,配合近發高爆彈藥,可將600公斤以下中小型無人機以動能擊落。Northrop Grumman
舒孝煌指出,從外島被中共無人機騷擾多年,已經告訴國軍這非常難防守,但如今一點真正有效的辦法都拿不出來。針對無人機反制作戰,絕對是我們防空系統上面的最後一塊拼圖,必須要趕快補上。但是,在漢光演習裡面不去驗證反制無人機,「這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嗎?」 或許在某些未公開演練中執行,但外界不確定說國軍有沒有使用反制系統。
舒孝煌建議,其實國軍自己都可以使用無人機,不只單兵操作,甚至可配備到M1A2T、艦艇甲板上,一方面發展自己的無人機戰術戰法,另外一方面就是反過來用無人機模擬敵人,看國軍地面部署的反制作為實際情況如何,藉機會來檢討。這是除了高空層、遠程打擊能力來應對中共對稱攻擊方式之外,當務之急,就是如何防範無人機攻擊,「因為連平時都會燒到你,不只是戰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