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港區國安法五週年:香港打壓異議持續擴大 餐廳、書店、小商家成目標

    2025-07-01 16:42 / 作者 國際中心
    2025年6月30日,香港一間幼稚園舉行升旗典禮,幼兒穿制服向五星旗敬禮。路透社
    昨天(6/30)是香港國安法實施5週年,今天(7/1)則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8週年。5年來,香港當局大規模逮捕異議人士,已讓民主運動噤聲,但對異議聲音的打壓仍在擴大,波及餐廳、書店與其他小型商家。

    美聯社報導,在當今的香港,曾與民主運動有關的「黃店」正面臨愈來愈嚴格的政府檢查、匿名檢舉信與各類監管審查,所受的箝制愈來愈緊。

    2020年6月30日,中國人大常委會跳過香港立法會,直接通過《港區國安法》,一國兩制形同告終。依據該法,45名民主派政治人物遭判刑,民主派報刊《蘋果日報》也被迫關閉。

    中國當時表示,《港區國安法》是為了因應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必須。

    到了2024年,香港又通過本地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根據該法,有人因為在公車座椅背後寫下被認為主張港獨的字句,或穿著印有抗議口號的T恤而被判入獄。

    報導稱,香港食物衛生環境署近期已向某些餐廳發函,警告若被認定危害國安或公共利益,營業執照可能被吊銷。

    「獵人書店」一年遭查92次 前區議員苦撐小店

    前民主派區議員黃文萱(Leticia Wong)目前經營的「獵人書店」,就經常接獲食環署、消防處或其他部門突襲檢查,理由包括「舉辦未經許可的活動」。

    在每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週年前後,當局上門檢查的情況更加頻繁。根據她的記錄,自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政府部門對她的店面共92次採取行動,包括上門檢查、在門外巡邏、發出違規警告信等等。

    香港消防處回應美聯社查詢時表示,對「獵人書店」的檢查都是根據投訴。雖然大部分檢查結果合格,但該書店仍有被罰的紀錄,原因是兩具滅火器與緊急照明系統缺乏合格證明。

    香港前區議員黃文萱經營「獵人書店」,已遭政府部門上門檢查逾90次。美聯社


    麵包店、餐廳也遭殃 小店主憂紅線難捉摸

    也有其他店家遭遇類似經歷。一間曾在反送中期間張貼民主裝飾的麵包店,原本每季遭食環署上門檢查一次,如今則變成每月一次,主要檢查目標是商品標示。不願具名的店主表示,如此頻繁的檢查讓經營更加困難。

    另一間餐廳則收到新的法令通知,警告若違反國安條文將可能被吊照。要求匿名的店主表示,他根本不知道哪些行為會被視為違法,很擔心一不小心就可能讓員工失去工作。

    食環署宣稱,均依法律、相關資訊與公眾投訴進行檢查。該署強調,新的《國安條例》條款對食品業者非常明確,「守法」的經營者不會受影響。

    香港特首辦對此暫無回應。

    除了政府機構公然上門檢查,民主派人士也因為匿名信檢舉而失去生意或工作機會。

    黃文萱表示,曾有團體要在她的書店辦活動,但收到匿名信後取消了預約。此外,曾有一間社會企業找她接案工作,也因資助單位要求而取消發案。

    黃文萱的房東也收到匿名信,警告他們勿將店面租給她。她說:「我感覺這個社會非常努力——在體制內、在官方系統內非常努力地排斥我,或者是要讓我的日子難過。」

    匿名信施壓四處蔓延 工作機會流失

    曾是社工師的前區議員陳劍琴則表示,她原本的兼職工作和以及在一齣劇中的角色,都因合作方遭施壓而被取消。

    陳劍琴原本在一間學校兼職教授社會學,但該校收到一封簡體中文的匿名信後,稱她讓學生感到不安,要求她離職。這封信附上她去年因違反《港版國安法》而被捕的新聞連結,但她其實並未被起訴。

    於此同時,她所屬的戲劇團體也被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要求將她撤換,否則不得租用演出場地。

    陳劍琴說:「真的很可惜。檢舉文化變得如此氾濫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會被摧毀。」

    香港康文署對此表示,不評論個別場地租用案件,所有預約皆依既定程序處理。

    香港前區議員陳劍琴因被檢舉失去兼任教職,目前經營精油小攤。美聯社


    港府警惕「軟對抗」 鼓勵全民舉報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宣稱,國安法體現「依法治港」,僅極少數人受影響。他表示,5年來有332人因國安相關罪行被捕,平均每年約66人,占警方每年拘捕約3萬人的0.2%,「,反映出當局謹慎、認真實施法例」。

    但他同時警告,「軟對抗」潛伏在不同地方或各個領域,「小人滿街」,「大家要擦亮眼睛警惕」。

    事實上,近期已有8名香港高官警告「軟對抗」,港府也將為公務員頒布「國家安全」相關指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連清潔工在工作時若發現危害國安的字句,也應舉報。

    2025年6月30日,香港一間學校舉行升旗典禮,學生向五星旗敬禮。路透社


    學者:法治只是假象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研究員黎恩灝(Eric Lai)指出,香港正利用監管權力來監控與限制異議,卻缺乏制衡。

    他表示,香港司法體系無力約束政府依國安法擁有的權力,正符合不民主政權的慣例,例如中國執法人員經常在未正式起訴的情況下騷擾及監控異議人士。

    黎恩灝說:「這向世界揭示,香港所謂的法治,其實只是以人治為本的假象。」

    香港最後一個泛民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週日(6/29)宣布解散。該黨在國安法實施後仍在街頭擺攤示威,曾因未申請籌款許可與未經批准張貼海報而被罰款。

    社民連宣布解散時,主席陳寶瑩在記者會上拭淚,表示政治壓力巨大,並需顧慮成員可能面臨的後果。她說:「過去政府說只針對極少數人,如今已擴及香港各種人和普通市民。」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