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失業率為3.45%,創下近一年新高。資料照
主計總處今(9/22)公布8月失業率為3.45%,較7月增0.05個百分點,創下近12個月以來新高,仍為近25年同期最低。官員指出,失業率上升除了受到畢業生尋職等季節性因素影響,觀察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也增加,可能來自關稅衝擊,整體就業市場從穩定轉為「還好」,9月以後可能關稅對失業率的影響將大於季節性因素。
主計總處統計,
8月失業率為3.45%,月升0.05個百分點,不僅創下近12個月來的新高,增幅也是連續三個月走揚,經季調後的失業率為3.35%,月升0.02個百分點。而1至8月失業率平均為3.35%,較去年同期下降0.04個百分點。
統計顯示,8月失業人數為41.5萬人,月增6000人或1.52%,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3000人,初次尋職及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也增2000人;與去年同期比較,失業人數減少4000人或0.82%。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說明,暑期因應屆畢業生及工讀生投入職場,使得初次尋職失業人數增加,至於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可能受到關稅影響而增加人數,同時,觀察8月工時不足的就業人數,來到12.1萬人,月增4000人,也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另外,勞動部於9月中旬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人數,實施人數攀升至7334人,其中有8成受到關稅衝擊,是否與失業率會有連動效應?譚文玲表示,減班休息不等同於失業,勞工仍有工作,且勞動部規定薪資不能低於最低工資,確實有部分勞工不願領最低工資而請辭,尋找其他工作,但不能跟失業率劃上等號。
譚文玲強調,
從今年4月初開始,美國政府逐步公告對等關稅,使得汽車業、鋼鋁銅等產業陸續受到影響,隨著效應慢慢發酵、擴大,使得失業率略有成長,但整體勞動市場看起來「還好」。譚文玲補充,以往沒有關稅因素,9月失業率會趨緩,但隨著畢業生逐漸就職,評估關稅影響將大於季節性因素,不過,台美貿易談判仍持續進行中,在稅率尚未確定的前提下,主計總處會持續密切關注失業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