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豬肉價格上揚,使得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CPI升至2.32%,創下18個月新高。李政龍攝
主計總處今(9/5)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6%,與7月的1.53%相比略增,主要受天候影響,推升食物類價格,已連續4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不過,由於豬肉大漲,使得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CPI則上揚至2.32%,創下18個月新高。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展望9月,若天候持續穩定,蔬菜價格可望回落,加上國際原油價格下滑,預期CPI漲幅將比8月縮小,整體物價情勢趨於平穩。
統計顯示,8月CPI年增1.6%、核心CPI來到1.74%,核心CPI為近7個月最大漲幅。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8月CPI主要因蔬菜、肉類與外食費用上揚。其中,蔬菜價格月增27.7%,單月就推升CPI約0.11個百分點;而豬肉月增8.09%,創18個月新高,因風災、高溫與疫病導致供應縮減,根據農業部批發價7月突破每公斤100元,8月下旬回落至103.2元,仍高於均價。
由於8月服務類價格年增2.19%,曹志弘指出,主要受到房租、家庭管理費用、補習學習費及醫療費用上漲帶動。其中,房租年增率雖仍高於2%,但住宅維修費已回落至2%以下,加上內政部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漲幅趨緩,判斷房租漲幅不會明顯擴大;至於外食費自去年11月起、連續10個月維持3%以上漲幅,在電價未調整的情況下,預期漲幅也不會再擴大。
美國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已於8月7日上路,有可能推升進口商品成本。曹志弘認為,8月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逾1成,其他農工原料漲跌互見,輸入性通膨壓力有限,況且,以美元計價進口物價已連續34個月下跌,若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也連續5個月走跌,國產內銷品價格同樣下滑,整體有助減輕未來國內商品漲價壓力。
展望9月的CPI,曹志弘說,因去年9月下旬有山陀兒颱風,使得基期墊高,去年9月下旬有山陀兒颱風,如果天候持續穩定,蔬菜價格可望回落,CPI漲幅將比8月縮小,而短期內核心CPI仍會維持在2%以下,整體物價情勢趨於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