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選工研院新科院士!前資深副總羅唯仁揭台積電成功3要素

    2025-09-15 17:06 / 作者 戴嘉芬
    工研院第14屆新科院士出爐,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羅唯仁獲頒院士殊榮。翻攝自ITRI YouTube
    工研院今日(9/15)舉辦52周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今年共有5名新科院士,包括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以及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台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共5人。

    工研院今日公布第14屆院士。副總統蕭美琴與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與新科院士合影。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指出,羅唯仁院士是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是全球半導體製程技術領域的重要領導者與推動者,擁有深厚的技術專業與產業洞察力長期擔任關鍵職務,並領導企業持續創新,帶領團隊獲得全球超過1,500項專利,其中,包括約1,000項美國專利,更提供客戶全面及創新的解決方案,對台灣與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羅唯仁致詞時表示,自己經由孔祥重院士提名且被選上,加入工研院院士這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在台灣各行各業,全世界的工業界、應用學術界都是頂尖菁英,每位院士都對人類社會做出巨大和持久的貢獻。

    他繼續說,另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是,米玉傑與自己一同加入院士大家庭。「當年面對世界級激烈競爭環境,台積電交給我和米玉傑一個任務,要求我們帶領R&D團隊,在技術研發方面能夠有所突破並領先對手,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但也是一條困難的道路!」因為,積體電路不斷地在縮小,複雜度、挑戰度迭代都是呈倍數成長,「米玉傑與我經由親身經歷,以及合作無間的實踐,一同找出一條可能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前董事長劉德音、前執行長蔡力行,他們的支持功不可沒。

    羅唯仁說,數百年來,台灣被稱為寶島,山川秀麗、人傑地靈,但台灣還有另外一個非常珍貴的特質,台灣是一個可以產生奇蹟的地方。奇蹟的產生有一部份是天時,更大的一部份是由於人的努力,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順天應時而創造出來的。

    因素1:政府及投資者支持

    他說,「台積電是近代眾人皆知的奇蹟!」此奇蹟的產生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政府行政組織以及私人投資者的支持,再加上菁英領導階層,他們的高瞻遠矚、求才若渴,大家一同克服困難,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

    因素2:張忠謀建立了ICIC文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創辦人張忠謀在這30多年來持之以恆、建立台積電很好的文化;「我們稱為 ICIC,也就是 Integrity(誠信正直)、Commitment(承諾)、Innovation(創新)和 Customer trust(客戶信任)。他不但身體力行,也要求團隊能遵循這個文化衍伸出的10大經營理念」。

    羅唯仁繼續說,張創辦人要求員工努力追尋3個非常堅實的支柱:技術領先、製造卓越、客戶信任,這3大支柱對提升台積電的戰力和地位是不可或缺少的。

    他也提到,張忠謀建立了一個睿智創新的平台,許許多多的客戶與台積電一起成長茁壯,創造了精彩的雙贏,輝達就是一個廣為流傳的傳奇故事。在張的感召和薰陶之下,團隊本著實是求是的態度,專注在研發和高階生產上,持之以恆、精益求精逐漸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

    因素3:前後16萬個員工都是無名英雄

    羅唯仁說,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因素是,台積電前後共有16萬個員工,他們本著用心敬業的態度,以「One Team」方式做出眾志成城、積沙成塔的貢獻。這群人就是造山者,是值得記住的無名英雄。

    最後,他表示,台灣一如既往,永遠是面對快速變化、挑戰不斷,但也充滿了機會的環境。工研院結合國內外眾多技術優異的各行各業,同心協力與政府合作,秉持著 One Team 精神,精誠團結,一定能夠在AI大時代中,創造出光明而持久的道路。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