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前董事長林旺根(左3)曾拜訪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討論都更與危老重建的銀行融資保證貸款課題。資料照,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提供
營運8年多的台灣金融聯合都市更新服務公司,原被寄予厚望,成為推動危老與都更的國家級平台,然而,功能性與國家住都中心高度重疊,儘管有公股行庫當靠山,但借貸等競爭條件不佳,市場定位曖昧不明,又業務量有限,確定在9月1日併入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房市專家認為,台灣金聯處理不良資產與金融整合上經驗豐富,整併後應思索國家住宅與人口結構挑戰的戰略性佈局,發揮「1+1大於2」的綜效。
扮演國家級平台 推動「偕同整合+招商引資」服務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於2018年3月29日舉辦揭牌暨成果展,前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並期許加緊投入執行危老及都更。總統府提供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於2018年3月30日成立,由8家公股銀行(台銀、土銀、兆豐、合庫、一銀、華銀、彰銀、台企銀)等共計17家法人共同出資,並由內政部與財政部指導,
最初定位為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的「國家級平台」,更主打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整合規劃、融資、設計、建管到履約監督,扮演第三方中立角色,協助地主與住戶整合,並媒合建商及資金。
前董事長林旺根在任內強調,要成為都更「臨門一腳」的推手,採取「偕同整合與招商引資」服務模式,內容涵蓋三大環節,首先,與建商、推動師、建築師等協力團隊合作,協助地主公開公平協商分配條件,加速整合意願;其次,針對重建資金缺口招商引資,除了公股平台,可引入民間建商,並規劃長期朝公開遴選平台方向發展;最後,一旦成案,公司退居履約管理角色,協助地主、投資人與銀行監督重建進程。
不堪虧損、案量受限 成功率不到1%只是台灣金融都更的營運成效不彰,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所提出的營業預算評估報告內容,光是台灣金控在2022年多項轉投資事業有連年虧損情事,其中台灣金融都更因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整合成案時間冗長,收入不敷支出,2022年就虧損0.29億元,連續虧損5年。
知情人士無奈地說,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因採取全案管理的方式,難以與民間建經公司進行競爭,即便有8大公股行庫當靠山,借貸條件並未特別優渥,加上進行整合的人力並不到位,公股行庫支應的經費連年用罄,甚至虧損情況日益嚴重。
本報也就相關數據進行比對,
依照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官網的最後統計,截至2024年12月底,受理全國總諮詢案量為902件,但實際的案例分享,全案管理有6案、招商管理為3案,合計共9案,換算下來,成功率僅0.998%,四捨五入後,約為1%。若與先前3週年所提出的完成10案、成功率1.5%,有些微的落差。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小檔案。太報製表
定位妾身未明 樂觀預期不敵都更現實台灣房屋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設立之初,功能與國家住都中心有所重疊,畢竟國家住都中心能夠統合金融服務,也有公股行庫支持都更與危老的融資案,使得台灣金融都更公司並無顯著優勢,許多都更案業主跳過這個單位,直接與銀行往來,既無不可替代性,功能和定位都處於尷尬角色。
陳定中直言,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採取「全案管理」及「整合招商」,都屬於後續管理模式,真正下場進行整合的案例並不多,
觀察其過去招商案件,往往只完成8到9成的整合,未走完最後一哩路,往往都需要建商自行收尾;除了中央層級的國家住都中心以外,各縣市政府也陸續成立地方住都中心推行業務,更凸顯其效果不彰。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在2021年4月20日慶祝成立第三週年時,前董事長林旺根(中)宣布與現代地政聯盟、九鼎都更公司進行合作。翻攝台灣金融都更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對都更整合的預期時程過度樂觀,實務上,國內都更向來困難重重,
欲整合大基地的所有權人,需挹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單一案件最快至少需8至12年才有進度,更常見的是耗時長達20至30年來完成整合,導致許多建商跨足危老案的原因,就在於都更基地整合難度過高,往往無法達到最小基地的門檻。
何世昌指出,「都更的現實非常骨感」,無論是建商或政府出面,地主都存有不信任感,致使推動難度極高,加上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並未下海當建商,而是依總銷案量或營建案量來抽成,以一般營造工程為例,抽成約6%至10%,台灣金融都更公司獲利恐怕是「腰斬」,難以累積足夠的資金與量能。另外,在實務上,全案管理模式較適用於危老案,在都更市場則難以發揮效益。
金融都更併台灣金聯 資源加乘、強化信賴感根據最新的公告顯示,台灣金融都更公司於9月1日正式被整併至台灣金聯。陳定中認為,併入台灣金聯是最佳決定,兩家公司的資金來源相同,台灣金聯是資產管理公司,整合不良債權資產、物業管理和處置等,且每年出售平價宅造福民眾,在實務與整合能力更強。
何世昌也說,
經過整併後,應該不會再出現「光燒錢、無業績」的情況,相信人力和資源皆可獲得更妥適地運用,可產生「1+1>2」的效果。台灣金聯從法拍屋到聯拍宅、土地等領域都有涉入,未來或許可考慮進軍危老市場,當前受到銀行緊縮的影響,民間普遍擔心建商倒閉,而泛公股機構的背書能提供信賴感,可避免爛尾風險,有機會發揮關鍵優勢。
其實台灣金融都更與台灣金聯的合併,不應被視為單純的組織重組,而是應對國家住宅與人口結構挑戰的戰略性佈局,歷經整併後,如何克服功能重疊困境,與國家住都中心做出明確的區隔,確立獨特的政策性角色。
或許,合併後應以「軟實力」與「硬實力」的垂直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務的「新金聯模式」。
台灣金融都更公司在官網上的最後一則公告,宣布自9月1日起將併入台灣金聯,等同告訴外界走入歷史。翻攝台灣金融都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