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談6月PMI轉趨緊縮。徐筱嵐攝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球關稅暫緩期不會延長,除非達成正式協議,否則將啟動懲罰性關稅。中華經濟研究院今(7/1)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6%,指數再度呈現緊縮。副院長王健全說明,主要因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屆,考量交期與航運不確定性,導致整體製造業相對保守,不論是新增訂單、生產數量到對未來展望,皆低於50%,尤其製造業未來展望指數跌至39.8%,連續三個月緊縮。
中經院今日發布6月的PMI及NMI數據,經季節調整後的PMI下跌1.4個百分點,跌至49.6%,由擴張轉為緊縮。副院長王健全表示,雖然整體的PMI相較前一個月的51%下跌,仍維持50%左右,表現並未太差,產業受到關稅政策影響,都轉為保守趨勢。
觀察產業類別,在電子、光學跟電力機械設備的表現相對較好,大概在50%以上,然而,匯率波動跟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並未看好,指數來到39.8%、下跌1.1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緊縮,至於紡織成衣跟交通工具,受到整個供應鏈移轉和匯率等,指數都在50%以下。
在非製造業(NMI)部分,王健全指出,6月台股回升上千點,加上輝達(NVIDIA)宣佈來台灣投資,商辦據點跟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表現不錯,推升NMI增加2.4個百分點,來到54.3%。不過,個別產業來看,由於旺季不旺,海外旅遊轉為保守,且新台幣升值尚未反映到消費面,包括零售、住宿餐飲都在50%以下。
王健全提及,受到台股大漲激勵,以及國際大廠來台投資等效應,金融保險業表現較佳,就連建築業也在50%以上,另AI帶動高科技需求,使得資訊通訊服務業和電子相關的批發業市場連帶受惠,指數也呈現擴張。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補充,5月拉貨潮已經告一個段落,6月PMI相關指數多數下滑,各產業未來展望呈現緊縮,但是AI的剛性需求強勁,終端需求及應用都已經浮現,有機會暢旺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