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屬行政命令。美聯社
據財政部海關統計,2024年台灣自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約新台幣265億元,約當8億美元,是台灣自美國進口的第7大貨品來源。再按經濟部長郭智輝透露,若能採購阿拉斯加天然氣,自美國進口天然氣能擴至3倍,亦即24億美元;
但對照去年台灣對美國出超649億美元,僅靠天然氣採購來縮小台美貿易不平衡,顯然是杯水車薪。因此,僅採購天然氣仍不足以弭平巨額出超,台灣勢必還得盤點一下,還能向美國購買哪些貨品。
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台灣自美國進口的第一大貨品為原油,金額達新台幣2,244億元(約68億美元)。再根據能源統計月報,台灣去年自美國進口原油8,306萬桶,占比約29.1%;是繼沙烏地阿拉伯(31.3%)後的第2大進口來源國。換言之,除了天然氣,
擴大對美國採購原油,也是平衡貿易不均的方式之一。2024年台灣原油進口來源。太報製表
不過,美國原油主要來自頁岩油,每桶開採成本約近40美元,相較中東地區每桶成本25美元,價格較不具競爭力。當國際油價跌到每桶60美元,將迫使美國頁岩油暫停開採。
不巧的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後,國際油價應聲走跌,近期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剛好在每桶60美元左右徘徊。
因此也要思考,萬一美國原油失去開採效益,即便台灣有意擴大對美國原油採購也有心無力的風險。
2024年對美進口前10大貨品。太報製表
據海關統計,去年自美國進口的第2大貨品為其他積體電路,此為電源驅動IC、影像感測IC貨品。第3大貨品為「第8486節所屬機器之零件及附件」,該項是專供半導體、積體電路等機器的零附件;第5大進口貨品也製造半導體機器設備有關;第9大貨品為檢查製造半導體裝置用的光學儀器;可以預料,
隨著半導體業加速擴廠及裝機需求,這些貨品的進口規模也會持續攀升。第4大貨品為飛機或工業用的渦輪噴射引擎或螺旋漿推動渦輪機零件;第6大為飛機、直升機或無人機的零件;第8大貨品為飛機;第10大進口貨品就是黃豆。
由此可知,
除了能源,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飛機、農產業,這些剛好都是台灣需要進口的,也是美國主力出口貨品,也可列在擴大對美採購之列。就如郭智輝在立法院答詢所說,推估未來10年,光是政府及國營企業就可望加大對美國採購2,000億美元,這還沒有加入民間採購部分,若再整合民間可採購金額,可能更有談判誘因。
不過,去年位列美國進口貨品第11大的電動車、第18大的汽車,仍面臨17.5%的進口關稅;冷凍雞腿及雞翅的關稅稅率為20%,各種牛肉進口關稅稅率為每公斤新台幣10元。除了國內檢討聲浪再起,根據過去與美方交手的談判經驗,預料都會在談判桌上被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