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選民不埋單大罷免「反共護台」 學者分析:白助藍淡化舔共標籤

    2025-07-27 13:56 / 作者 李佳穎
    立法院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與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同框。楊亞璇攝
    24個國民黨區域立委與民眾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落幕,全部遭到否決。台灣勵志協會今(7/27)日舉辦選後國際座談會。東海大學政治學習教授邱師儀指出,這場罷免是一場「救民生」對上「反共論述」的對決,而白營在過程中助力藍營淡化「舔共」標籤。

    邱師儀首先分析,這場罷免實質是一場「救民生」對上「反共論述」的對決,投票結果顯示,救民生指的是普發1萬元、勞工多放5天假等經濟政策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與動員力,「反共」訴求雖具道德高度,但在地方選舉中動員力較弱,尤其中南部與花東地區民眾更關心生計與生活。

    邱師儀指出,不同網路社群平台的青年民意呈現分歧,在Threads上有一群支持大罷免的青年,但是「Dcard」反綠聲浪壓倒性強大,質疑現下低薪高房價、戰爭風險漸增、利益分配不公的狀況,此次罷免結果顯示後者占優勢。他提醒,美國對台關稅可能在1個月內公布,可能衝擊台灣的產業基層勞工,必須要有更細緻的溝通論述。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也觀察,在這次罷免投票中,國民黨使用簡單但有效的選戰口號發揮效果,例如「不同意罷免就保住一萬」、「保住勞工五天假」、「子孫不上戰場」;相較之下,行政院對「普發一萬」等議題處理不力,錯失反制機會,使罷免行動在最後階段付出高昂代價。

    邱師儀觀察,過去國民黨經常被貼上「親中」、「舔共」的標籤,而民眾黨給人「救民生」的印象,淡化了國民黨的標籤,在選民結構中吸納反民進黨、討厭政治、親藍中間選民,而民進黨前黨主席柯文哲仍具有一定號召力,他被羈押的狀況也號召更多選民投下「不同意」。

    不過,邱師儀進一步指出,國民黨與民眾黨間因合作罷免而產生「人情債」,以台中為例,目前台中的藍白地方組織看似已經整合,未來可望共同協商小內閣的人事、分配在地議員席次,藍白有可能面臨政治利益的再協商,合作仍可能有所轉變,端看兩黨內部的權力結構變化。

    專家學者咸認,投票結果並未不能推論台灣民眾支持親中或否定台灣價值,親中立委未被罷免,並不表示選民否定罷團精神,而是「反共」作為包裹式的口號,並不足以說服選民投下「同意票」,根據長期的民調顯示,台灣人有清晰的主權意識,認同「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