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外媒評大罷免大失敗 《紐時》引述學者:賴清德需自省

    2025-07-27 07:55 / 作者 林宜萱
    2025年7月25日,國民黨支持者在台北參加反對大罷免的集會。路透社
    台灣26日大罷免大失敗,一些西方媒體以「台灣罷免親中立委失敗」下標,但也有媒體使用相對中性的「台灣反對派擊敗大罷免,維持立院多數」這類敘述。其中,《紐約時報》引述專家說法,認為總統賴清德需要反省一下,因為從投票結果來看,賴清德和民進黨「沒有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

    大罷免針對24名藍白營立委和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被否決,所有罷免案的不同意票均多於同意票,其中7名立委和高虹安得到的不同意罷免票甚至超越他們上次選舉的當選票。本文整理外媒標題及引述專家分析、選民回饋如下:

    《紐約時報》標題:台灣大罷免失敗,總統受挫
    Taiwan Recall Campaign Fizzles, in a Setback to Its President

    《紐時》引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的評論,「這個結果對於罷免行動方是一個大衝擊,他們先前一直認為很多藍營選民不會出來投票」,而對於賴清德,「我認為他需要自省(self-reflection)一下他自己和這個黨的形象,他沒有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何況是藍營選民的票」。

    《紐時》採訪的一名退休吳姓教授(Lori Wu)表示,她先前曾投票(非此次大罷免)反對罷免她投票區的立委,而她認為「這次大罷免簡直是侮辱選民,這種無差別大罷免就好像在說,在你看來,根本所有人都不適任」。

    另一名支持大罷免的陳姓民眾(Chen Ju-fen)則告訴《紐時》,會接受大罷免結果,「但我們不會退縮,我們會繼續監督這些立委」。

    美聯社標題:台灣選民否決親中立委大罷免
    Voters in Taiwan reject bid to oust China-friendly lawmakers in closely watched poll

    美聯社也採訪到台大助理教授南樂。南樂告訴美聯社,大罷免的結果將導致賴清德未來更難推動政策,尤其在2026各地市長大選前將綁手綁腳,「在這種時刻,賴清德能做得很少,只能用其他有創意一點的方式吸引大眾」。

    南樂特別提到,立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是最有權勢、但也最有爭議的立委之一,罷免傅崐萁失敗,將讓賴清德別無選擇,只能和反對黨會面協商,「在亂世裡為台灣找一條更能穩定前進的道路」。

    《彭博新聞》標題:台灣反對黨擊敗大罷免,維持立院多數
    Taiwan Opposition Defeats Recall, Keeps Legislative Control

    《彭博新聞》引述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晧暐(William Yang)說法,大罷免的投票結果,顯示台灣更多民眾是支持維持現有權力制衡,執政黨控制行政部門、反對黨佔立法院多數。

    《彭博新聞》指出,楊皓偉和其他專家表示,民進黨不能只靠大眾對中國的恐懼來刺激選民,例如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認為:「民進黨必須認知到,不能每次選舉都依賴反中言論,因為選民也可能更關心經濟和民生議題。」

    《彭博新聞》也不忘提到,台灣第一季經濟成長雖達5.48%,但很大一部分是由AI發展帶來的半導體產業需求推動,但住房、生活用品價格讓很多人吃不消,全年經濟成長預期也已經下調。不過《彭博新聞》也在文末肯定台灣大罷免「有秩序且和平」,凸顯台灣的民主成熟度,雖然兩大政黨陣營依然嚴重分裂。

    《衛報》標題:罷免台灣24名「親中」反對黨立委的企圖失敗
    Attempt to unseat 24 ‘pro-China’ opposition politicians in Taiwan fails

    《衛報》這篇報導同樣採訪到國際危機組織資深分析師楊晧暐。楊皓偉說,「包含台灣各政黨在內,各方都應該認真反思(seriously reflect)這次大罷免過程,並思考在有關台灣安全與繁榮的關鍵議題上可以如何找到共識」。

    楊皓偉還提到,此次大罷免也顯示,「民眾對於民進黨在選舉時炒作中國威脅的手法也抱有質疑,至少在地方層級選舉是如此」,而中國也可能把大罷免這視為一個信號,認為這代表有不少台灣人不認同賴清德和民進黨宣揚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可能因此認為和平統一仍是解方,「但這不代表中國會降低對台施加的軍事和政治壓力」。

    《衛報》另外引述罷團一名林姓志工(Julia Lin)的說法,她擔憂國民黨現在會覺得自己無敵了,「我們沒成功,但我相信我們要繼續努力,吸引更多人參與,關注台灣正在發生的事」。

    英國廣播公司(BBC)標題:「親中」政治人物撐過台灣大罷免
    'Pro-China' politicians survive Taiwan vote to kick them out

    BBC這篇報導稱,分析人士表示,若大罷免失敗,台灣政治將更加分化,罷免失敗也會鼓勵政客不顧一大部分的民眾反對,將為所欲為。BBC並未具體點名是哪位專家,僅用「分析人士」(Analysts)一詞帶過。

    BBC指出,「大罷免造成台灣社會嚴重分裂,引發大規模集會和激烈辯論,支持方和反對方都聲稱自己是在為台灣民主而戰」。關於這場大罷免如何導致台灣分裂,BBC另有一篇專文報導

    其他媒體

    路透社報導標題為「台灣針對反對派立委的大罷免失敗」(Taiwan move to recall opposition lawmakers fails),內文報導大罷免過程、結果、藍綠營人士說法,並未引述專家看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則僅轉發美聯社報導,截至台灣時間27日上午9時半仍未有自己的專文報導,《華爾街日報》則完全未有大罷免結果相關報導。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