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分析/賴清德團結十講遭反罷鎖定!學者苦勸這件事  勿在「錯的時間點做對的事」

    2025-07-12 08:10 / 作者 陳祖傑
    總統賴清德出席「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旨在團結國人、朝野共同面對外來威脅,但過程中出現「雜質說」、台灣未參與制憲等爭議,遭在野鎖定猛攻,目前因風災暫緩。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指出,團結國家十講是「在錯的時間點做對的事」,面對大罷免潮訴求喊團結,無疑是緣木求魚,應訴諸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都願意接受的共識、想法,主打保守牌避免讓反罷免方氣勢升溫。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認為,十講的用意在於吸收「中華民國派」、「淺藍」選票,應去蕪存菁才能吸收不同政治光譜的民眾。

    上月底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布賴清德將展開「團結國家十講」,分別就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外交、國防、兩岸、民主、和平、繁榮與均衡台灣等十大主題,透過演講方式與各社團交流,希望能更加說明國家立場、促進社會對話與團結國家力量,同時以具體行動最大程度團結國人、團結朝野、團結國家,共同面對外來威脅。

    「打掉雜質」成話題 讓藍白轉守為攻

    在第一講「國家」,賴清德引用國際法及台灣歷史,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台灣,台灣的主權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第二講「團結」,賴清德提到有7成7民意支持前總統蔡英文「四個堅持」的兩岸政策主張,並表示「這8成民意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想打鐵柱間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的意志。」

    結果「雜質」一詞隨即被在野陣營砲轟,民眾黨在演講結束後不到15分鐘就發聲明,批評民進黨發起大罷免就是要「打掉雜質」,而且「千錘百鍊、淬鍊民主」就是用意識形態獵巫,進而分化百姓。儘管過了半個月,在許多反罷免集會中,「雜質」仍然是話題之一,成為藍白在輿論上轉守為攻的武器,民眾黨支持者更自製「雜質」T恤販賣。

    至於在第三講「憲政體制」,賴清德表示「1946年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是沒有派員參加的」,雖然總統府馬上發聲明補充,賴的原意是指當年制憲代表並未經過台灣人民普選產生,但未能阻止批評聲浪。而在第四講「國防」,賴清德顯然比較保守,僅拋出「軍人自動升等商務艙」,雖然在野依舊批評,但效果有限。

    經過四講後,團結國家十講飽受質疑,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人曹興誠直言「確實有些離題」,在野黨更是砲聲隆隆,讓十講焦點被模糊,陳世民認為,大罷免形同大選,在選前喊團結無疑是緣木求魚,他舉例,南韓總統當選人李在明在選戰期間每天抨擊對手國民力量黨,直到當選後才高呼團結。

    大罷免前喊團結 讓在野挑毛病政治操作

    陳世民說,賴清德日前在黨內全代會高喊「公民自主發起大罷免,民進黨必須同行」,同時又進行團結國家十講,難免讓人覺得疑惑。他強調,賴清德身為總統當然要團結國家,但大罷免期間,在野一定會在演講挑毛病,然後放大檢視,進行政治操作,試圖激起反罷免票,所以團結國家十講最大問題是「在錯的時間點做對的事」。

    陳世民補充,在十講前,藍營在反罷免戰役中一直處於被動、劣勢,不止屢屢傳出死亡連署,也找不到一個可以針對的對象,「講明白一點,就是不知道打誰。」然而賴清德在這時候發動十講,把自己變成標的,讓藍營有機會把罷免操作成藍綠對決,趁機催出不同意票。

    陳世民接著點出另一個問題:幕僚政治敏感度不足,他表示,自己當然相信賴清德不會像希特勒一樣用暴力「打掉雜質」,但幕僚應當預判到「雜質」兩字會面臨被在野操作的風險,所以需要反省改進。他認為,就算把「打掉雜質」拿掉,也不會影響賴清德「淬煉守護民主鋼鐵意志」的原意,未來六講講稿應該向邱義仁等黨內資深策士請益,避免重蹈覆轍。

    雖然十講遭在野鎖定猛攻,不過蔡榮祥認為對大罷免情勢的影響有限,「雜質說」也非關鍵性失誤,因為距離投票日還有十幾天,國際情勢、國內政局每天都在變動,而且近期颱風來襲,在野卻否決撥補台電1000億,會成為罷免方在輿論上的武器,挺罷、反罷在各種議題互相角力,過程中十講的負面影響就會被稀釋。

    蔡榮祥表示,大罷免潮之下,罷團無不希望賴清德力挺,但身為總統,賴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其實在於吸收「中華民國派」、「淺藍」選票,而藍營的雞蛋裡挑骨頭、抓語病是本來就可預期會發生的事。他強調,藍營始終無法用政績說服民眾反罷免,只能靠批綠、罵綠煽動情緒,這種策略能否奏效,他心裡會打上一個問號。

    應團結救災為先 轉移十講爭議

    目前團結國家十講還有六講,不過上週末颱風丹娜絲颱風在中南部地區造成嚴重災情,賴清德連日前往各地勘災,第五、六講確定取消,陳世民認為,身為總統,賴清德應優先處理台灣更大的問題,而且團結應付災害,也可以轉移十講引起的爭議。

    陳世民表示,未來六講應該訴諸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都願意接受的共識、想法,比如「反共」有超過7成民意支持,演講中可以提到香港、新疆的現況,多講一些故事,加強民眾對中共的認知,了解台灣為什麼不能夠生活在中共領導下的政治體制,這種「保守牌」比較難挑毛病,讓賴清德可以安全下莊。

    蔡榮祥則認為,團結國家十講還是可以講下去,但有爭議的地方應該謹慎處理,講稿也必須讓更多幕僚看過,達到去蕪存菁的效果,才能吸收不同政治光譜的民眾,同時減少犯錯機會、避免為反罷方添柴火。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