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院最長延會7大亂象 時代力量、公督盟痛批「假開會、真怠惰」籲淘汰失職立委

    2025-08-22 13:31 / 作者 陳怡穎
    立法院延會長達3個月,時代力量與公督盟8/22召開記者會公布延會諸多亂象。翻攝自公督盟臉書
    在野多數通過立法院第十一屆第三會期自6月起一路延至8月底,長達三個月,創下史上最長延會紀錄。時代力量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8/22)召開記者會,直指延會期間立法效率低落,民生法案停滯不前等7大亂象,更公布部分「質詢率墊底」的藍營立委,並提出4大訴求,呼籲選民在下次選舉汰換不適任立委。

    時力黨主席王婉諭指出,延會原意應是處理民生議案,但三個月來僅通過三部法律案,與社會期待落差甚大,形同「假開會、真怠惰」。她點名國民黨立委林思銘質詢率僅40%、游灝甚至只有25%,盧縣一三次質詢缺席二次、口頭質詢率也只有25%。

    王婉諭痛批,國民黨主張延會,卻未積極問政,導致包括《兒童托育服務法》、《青年基本法》與《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等關鍵法案卡關,不配代表人民。立法院八大常設委員會延會期間排滿考察行程,導致國內差旅經費幾近用罄,議事卻空轉。她憂心,去年度中央總預算審查混亂,今年國營事業預算至今未審,9月又要開始2026年度總預算審查,恐再出現「預算大塞車」,阻礙台灣發展。

    王婉諭強調,立法院是人民授權的最高民意機關,不該淪為少數立委的舞台。公督盟則呼籲選民牢記哪些立委怠惰失職,即使罷免未過,下次選舉也要用選票做出審判。

    公督盟則公布數據,指出目前國會積壓待審法案多達2599件,但多數國民黨與無黨籍立委質詢率低於七成。例如丁學忠延會期間僅4次質詢1次、謝龍介33%、盧縣一口頭質詢率也只有25%。

    公督盟理事潘威佑指出,立法院立法效率低落,不只是政治問題,更是教育危機,立委怠惰恐會誤導下一代,傳達「責任可以無限延後」的錯誤價值觀,而國、眾在面臨罷免期間更拒絕公開利益衝突資訊,更是最壞示範。因此他呼籲要將「公民監督」納入教育體系,讓學生從小就理解誠信和責任是民主基石。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更直言,這次延會「本質上充滿政治算計」,藍白主導立院卻讓效率全面崩壞,怠惰質詢立委清一色都是國、眾兩黨籍,「領錢不做事」應該辭職下台。他批評立院不僅未完成國營事業預算審查,對於國際議題也「選擇噤聲」,甚至連「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都不敢表態。

    對此,時代力量與公督盟提出四大訴求,要求立委問政應承擔責任,怠惰需付代價;延會不得強推爭議性法案;立院考察制度必須全面檢討,避免淪為觀光;總預算審查應確保順利進行,不得再讓「亂象重演」。

    對此,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回應,國民黨在延會期間積極處理對等關稅、災後重建等法案,請公督盟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應實際了解災民需求。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