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4/2)於白宮持美國貿易代表署的「 外國貿易壁壘」報告,公布對各國「對等關稅」措施。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台灣遭課徵32%關稅,目前處在暫緩期;為爭取公平合理稅率,台灣願與美國展開對談。談判桌上向來「有捨」才「有得」,美方關切不外乎關稅門檻、非關稅貿易障礙、洗產地、平衡貿易差距,以及投資美國,《太報》幫讀者爬梳整理,在「捨得之間」,台灣哪些現狀將被端上談判桌上被放大檢視。
一、關稅貿易障礙台灣目前進口小客車,無論油車、電動車皆課徵17.5%的關稅;保健食品(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進口稅率30%;冷凍雞腿(棒棒腿及骨腿)及雞翅進口稅率20%;牛肉為每公斤新台幣10元。
美國自詡汽車製造大國,也是台灣保健食品第1大進口來源國,進口市占約5成,預料美方會要求台灣調降相關貨品關稅。
一旦降稅,不免會對國內相關產業及從業人口造成影響;為了減緩對產業衝擊,談判團隊或許能爭取分數年調降的緩衝期。
2025年4月2日,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陳列的進口汽車。路透社
二、非關稅貿易障礙豬肉方面,我國要求餐廳、零售市場肉品須標註產地,但美方要求不要標註產地;另外,我國對豬腎臟採更嚴格的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美方認為依Codex標準即可。
牛肉方面,目前禁止牛絞肉、牛血、散裝牛油進口,美方要求全面解禁。
為維繫糧食自給率,我國稻米依照WTO規定,採關稅配額政策,配額內稻米之關稅為0,每年數量為144,720公噸,其中自美國配額64,634公噸;配額外不限進口數量,關稅每公斤45元。
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台灣曾在2022年只採購美國稻米配額的61%,2023年、2024年已買足,仍遭美方關切。
進口玉米及大豆(黃豆),台灣依「基因改造」和「非基因改造」分成不同稅號,美方認為無科學根據,要求統一稅號。另外,我國規定營養午餐禁止採用基改食品或加工食品,美方也認為無科學根據,要求取消禁令。
美國邁阿密一間大眾超市(Publix Supermarket)裡販售的牛肉。美聯社
其他還包括美國馬鈴薯若發芽要全櫃退運,美方認為篩除發芽部分即可。「烹飪用米酒」也可飲用,為何菸酒稅稅率低於其他酒類,為不公平競爭。
除了關稅,美方也將國內課徵的貨物稅、營業稅、牌照稅等視為非關稅貿易障礙的一環;儘管這些稅目不分國產或進口貨物、車輛皆須繳納,但仍遭美方關切。
針對農產品進口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方面,農業部迄今態度皆是會捍衛食品安全、顧及農民生計。美方關切上述議題也非一朝一夕,過往我方談判策略也大多以工業部門「讓利」換取農業部門保障,接下來就看我方手中籌碼,是否足夠守住底線。營養午餐棒棒腿遭爆料「洗產地」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和教育局等單位跨局處稽查。台中市政府提供
三、洗產地工業製品方面,輸美貨品若屬於美國對中國加徵反傾銷稅的貨品,例如,自行車、電輔車;以及依301條款加徵特別關稅的貨物,例如工具機;這些屬於洗產地高風險貨品。
如今,美國已數度提高對中國的對等關稅至245%,而且沒有暫緩期;鄰近的越南稅率也高達46%,遠高於台灣,從地理位置看,台灣成為洗產地高風險區域。
為此,經濟部已與財政部合作加強查緝,根據《貿易法》,若有產地標示不實,得處以警告、6萬至300萬罰鍰,或停止輸出入貨品,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出進口廠商資格。
貨品若未在台灣進行實質轉型,僅更換包裝或簡單加工就標識「台灣製」,每張報關單最高可罰300萬元,嚴重者並取消廠商資格。
不過,台灣目前與美國針對「台灣製造」(MIT)的定義不同;根據我國進口原產地認定標準規定,達實質轉型程度,原料加工後,稅號前6碼已變更,或附加價值達35%以上就算MIT;但美國海關則規定,貨品只要有35%原物料來自中國,就是中國製造(MIC)。
若業者自中國大陸進口原物料價值占50%,台灣加工的附加價值也是50%;按我國規定已算MIT,但按美國海關認定卻是MIC,台灣恐踩洗產地紅線。
預料將來在談判桌上,針對「台灣製造」的標準勢將有一番爭論。MIT台灣製產品微笑標章。截自經濟部產發署網頁
四、平衡貿易差距過去十年,台灣對美國出超膨脹10倍,根據我國進出口統計,去年對美出超達到64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為此,賴總統日前已投書《彭博》,台灣將快速擴大對美國採購,包括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以縮小台美貿易不平衡。
根據我國主要進口貨品及美國主要出口貨品配對,一般預料,擴大對美採購天然氣、原油、飛機及其零組件、汽車、黃豆,以及國防,將是平衡台美貿易差距的手段。
中油已與美國 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AGDC)簽署MOU,投資阿拉斯加計畫打造長達1,300公里的液化天然氣管線。圖為計畫興建的尼基斯基液化天然氣工廠模擬圖。翻攝Alaska LNG
五、投資美國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3月初,台積電宣布在原650億美元的投資基礎下,再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用於新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座研發中心。
川普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更警告,若台積電不履行赴美設廠承諾,就準備接受100%的懲罰性關稅。
另外,輝達也宣布與台積電、鴻海、緯創、矽品等台廠合作,在美國發展AI基礎設施;外界也解讀,鴻海和緯創有一部分伺服器產線也將赴美國投資生產。
預料,川普最在意的半導體、AI等供應鏈,都將從台灣移到美國製造。
正向思考,是台廠布局全球;但相對應的,就是減少業者在台灣投資的需求,人才及就業機會流向美國。2025年3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將新增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會並發表談話。路透社
美國再次偉大 VS 台灣繼續繁榮如今,「關稅人」川普已經成功藉「對等關稅」將各國逼上談判桌,準備兌現他讓製造業重回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政見;談判桌上,調整關稅、檢討非關稅貿易障礙、擴大對美採購及投資皆是籌碼。
如何在攻守之間,捨去部分籌碼,換得台灣水五金、機械、自行車等其他產業具公平性及競爭力的關稅稅率,還能最大程度的保住國內的製造業及農業,並堅守民眾最在乎的糧食安全底線,讓台灣繼續繁榮,在在都考驗談判人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