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11日電)上海因疫封城陷入物資短缺,一早用手機搶菜,成了上海人每天奮戰的必修課。一位上海人寫下了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發現網路團購越開越大,能買到的菜卻越來越少,「等了一早等個寂寞」。
這位筆名「季節」的作者,曾經參加過一個成員多達400餘人的團購群。他形容,眾人在微信群裡團購的過程,「是一種能折騰的生命力」。
在上海浦西租屋的作者在文中表示,3月29日浦西封城(當時浦東已封)時,自己已經在菜市場買到了菜。但因小區區民必須接受核酸檢測,於是加入了所住樓棟的居民微信群。但在群裡的第1次團購未能成功下,他轉而加入了一個400多人的超大團購群。
起初,群裡的成員總會興奮地接龍參加團購。但逐漸地,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而作者第1次參加這個群的團購後,團長卻告知「同志們,下單提示庫存不足」,首次團購便告夭折,但仍有不知情的成員在後面接龍。
作者說,失望之餘,他每天一大早就是忙著上網購平台搶菜。早上6時搶美團買菜和叮咚,8時30分搶叮咚和盒馬,每天在昏昏沉沉中醒來,時間到就狂刷手機10分鐘,但總是顯示「前方壅堵」、「運力不足」。後來還試了每日優鮮、大潤發,但沒有一個搶到的,搶菜只是「重在參與」。
同一時間,米還買得到,而作者的小區也先后發過幾次物資,但東西不多。第1次有玉米2根,萵苣1根;第2次黃瓜1根,胡蘿蔔1根,洋蔥1個,地瓜1個,薑半根。後 來,叮咚、盒馬、美團在住家附近的站點,都停止運作了。
作者說,到4月5日各界原本以為上海解封當日,封城卻持續進行,民眾焦慮不斷上升。團購群的團長緊急宣布,全群這2天停止團購,「太亂了,而且不能自己拿,都要麻煩志願者(志工),請大家理性團購」。
直到6日,作者加入了附近超市成立的團購群,才再度買到了菜。沒想到,才買了一次,鄰居便在群裡表示「,由于小區的訂購量超出了超市的承受限度,訂單量激增也給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團購改為2天一次」。
他說,這時有居民開始求米,求麵,求蔥薑蒜,希望開團購,但遲無回應。同一時間,人們更開始在群裡以物易物,約好時間,把要交換的物品放在門口。
而居委對接的超市團購,雞蛋麵、麵粉和大米都被秒殺,有很多跟作者一樣沒搶到的住戶便在群裡吐槽,「等了一早,等個寂寞」,成為疫情以來焦慮的頂峰,不知道什麼時候解封,剩下的伙食能吃幾天。
作者說,自己忙著在各個微信群裡刷消息,生怕錯過什麼可買的。而朋友發來的一些其他團購連結,以前都會猶豫,這次都果斷買了一些。等買到了,下單成功的畫面顯示的卻只是「跟團成功了,期待早日收到貨」。
儘管搶菜搶出怨氣,但團購群裡的互動也培養出住戶間的感情。有人就說,「這個群疫情後能不解散嗎?感覺可以買到好多好吃的,賊方便,大家資源共享特別好」,「這裡太溫馨了」;有時,群友會分享食譜,甚至有人在家憋壞了想唱歌,就向群友借卡拉OK。「那是一種能折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