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神像工匠楊子賢:為眾神「做皮面」,得要耐住性子坐得穩

    2019-07-04 16:53 / 作者 fubobi

    穿過熱鬧的嘉義市文化路夜市,經過老饕聞香下馬的砂鍋魚頭,這一帶早期都是繡莊,漸漸轉型成佛具店。來到店裡的神像以手工為主,還提供古佛整修、廟寺修繕、廟會企劃、文武轎與神將訂製等服務的「龍編閣」門前,木製拉門的玻璃,透著工作燈的微光,展示架上的神像炯炯有神地凝視人間燈火。


    楊子賢為龍編閣神像製作的工匠。

    在這從事神像製作的楊子賢,家族叔伯都是從事傳統廟宇彩繪,即使家學淵源,但他沒有把這視為未來的工作志願,直到北藝大傳統藝術研究所畢業、退伍後,兜了一圈,還是回到這條傳統文化的產業路上。從零到有,一邊摸索一邊學習,從最基本的基礎功開始練起。



    這個行業是傳統師徒制,家住雲林北港的他,每天通勤嘉義往返學藝,自開始練習基本功的那一天開始,打磨了上百尊神像,才逐漸上手。

    入門後,打磨了上百尊神像,他才逐漸上手。

    「其實,這些工作基本上都與素描息息相關。」楊子賢揭露自己練習基本功的心得。扭開工作台上的檯燈,在光線照射下,看似平滑的神像表體,隱約還可以看到些許陰影,每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細微不平與起伏都表露無遺。他仔細照看,在這些陰影上繼續摩娑,直到光滑。這些磨光、打底、上黃漆、配置漆線粉線、安金畫色、開臉的工序通稱「尾遍」,用他的話就是「做皮面」,是神像製作流程中最後的幾道程序。



    問起最難做的神像,楊子賢一邊打磨著手邊廣澤尊王的法相,一邊笑著回答,「哈,最難做的是人呀!」並接著說,「其實,觀音最難做!看似簡單的神明越難做,觀音神像最著重的是衣帶的皺摺,尤其是素面安金,只要稍微沒有抓好角度,就容易有明顯的瑕疵、破綻。」楊子賢認真說道。他最滿意的就是,當完成顧客委託的神像時,得到滿意笑容的回饋。

    如今,神像的造型美學也隨著人們追求現代美感,用色更為亮麗繽紛,也因此有許多特殊的造型與故事。楊子賢說,曾經有客人要求依據家裡過世的先人照片雕塑神像,據說是先人託夢表示修練成仙,要雕塑金身,甚至還蒐集了全家人的頭髮作為神像髮鬚。這特別的製作過程成為他難忘的經驗。

    楊子賢為廣澤尊王神像「做皮面」。

    閒暇時,楊子賢會觀察廟宇門神彩繪或欣賞當代藝術展,特別分析其中配色藉此累積經驗與心得,再將這些色彩運用在神像表現上。他最大的目標是將傳統工藝、配色與技法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呈現於創作,而非侷限在傳統神像藝術,「就像雕塑藝術大師朱銘一樣!」他說。



    除了形式融合,他也發現民俗一直跟著生活在演進,技法也一直進步。尤其,工具與材料的改良,例如改採牢固的汽車底漆,有著不易剝落、耐熱的優點,使後續的漆粉線、安金、彩繪更加穩定。「學習沒有結束的那一天。我把這個工作當成工藝,只能繼續精進。」楊子賢說。



    「不過,做這途的,要先耐得住性子,才能坐得穩。做久了,神明還會幫忙訂單一張接著一張,就像做出好口碑一樣。」楊子賢看著滿屋的神像笑著說。或許,這樣的自我要求,就是所謂職人的精神吧!



    龍編閣神佛雕藝古苑嘉義市中正路311號

     



    fubobi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