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外媒陸續揭露,總統賴清德出訪中南美洲的行程因遭美方拒絕過境紐約而取消。對此,曾於2022年訪台的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憂心美國對台政策正朝危險的方向轉變。不過國內學者認為,川普是個非典型的政治領袖,只因過境與否非優先目標,但目前對台灣並沒有明顯轉向。
外媒報導,賴清德取消了原定8月上旬出訪中南美友邦的行程,源於川普政府考量正在規劃的美中貿易談判與領袖會面,未同意賴清德過境紐約。裴洛西與美國智庫人士葛來儀(Bonnie Glasser)、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等人都認為這是重要警訊。
針對出訪,總統府昨(7/28)日稱是因南部風災復原與對美關稅談判進行中而無出訪規劃,外交部今(7/29)日也駁斥,並沒有延期、取消或美方不同意過境的情形。美國在台協會(AIT)則表示,台灣並沒有宣布出訪規劃,而美方針對台灣高層過境美國,原則並沒有改變。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從美國建制派角度來看,美方考量中國而不同意台灣總統過境的確茲事體大,凸顯美中議程足以影響美台關係,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是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對傳統外交嗤之以鼻,只是為了其他目標將「象徵性」強烈的過境事務延後。
陳方隅舉例,川普第一任期時曾於2019年,為了美中貿易談判,延宕了對台灣共66架、金額達80億美元(約新台幣2375億元)的F-16戰鬥機軍售案,不過稍後仍舊批准了,由此可知當時軍售不在他的優先目標中,但不代表之後就不會履行。
那什麼是川普的優先目標呢?陳方隅認為,川普目前仍與各國進行關稅談判,特別與中國有許多事務要溝通,而美國年底的消費季將至,美國如何面對國內通膨、物價上漲的問題,都是川普目前可能的優先事項。
對此,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於台美關係沒有太多看法與定見,他自就任以來,重心是經貿而非外交,當前他最關注的是關稅,美中之間正在融冰,他在上任以來處理了俄烏、中東的問題後,如今將視野轉回印太。
邱師儀直言,賴清德出訪過境行程安排的確和未來的川習會有關係,但是美國對台的實際政策與措施目前並沒有變動的跡象,賴清德就任至今仍維持12個邦交國,對台軍售案仍持續進行,就大方向而言川普沒有轉向,惟須保持高度警戒。
「台灣以不變應萬變!」邱師儀表示,川普的發言與實際作為時有矛盾,不應只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對美國而言,台灣在地緣政治與半導體晶片的份量是不可放棄之處,也具有在南海協同行動的潛力,應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