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18:08
經濟部去年公布的長期電源開發計劃中,自2027年至2033年的7年期間,有高達1,370萬瓩的「隱藏版電廠」;據經濟部今(26)日公布的「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只剩下2033年、2034年共260萬瓩的新增天然氣電廠。
2025-07-12 07:50
財政部公布6月出口533.2億美元,再創歷年單月新高,連續第2個月穩坐500億美元大關。同時,第2季及今年上半年出口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出口數據「相當耀眼」,但這些耀眼數字看在出口商眼裡全都笑不出來,心都在淌血,因為對等關稅戰以來,新台幣暴力升值已約1成,出口數據再驚豔,換回台幣都一律先打9折。
2025-04-08 16:48
高雄觀光人次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去年達6923萬。高市議員黃紹庭(4/8)指出,雖然人潮不乏,但活動多為快閃型,缺乏觀光的長期發展。他建議應善用高雄港和愛河灣的天然景觀,規劃港灣整體發展。對此,觀光局長高閔琳強調,高雄確實需要打造國際性地標。
2025-04-08 11:14
CRIF中華徵信所今天最新發布「250中型集團企業研究」報告顯示,儘管中型企業集團持續進行全球布局,但在美中貿易戰與全球關稅戰雙重夾擊下,營運效能持續惡化。報告示警2025至2026年將是中型集團最艱困的兩年,呼籲政府正視這群「大型企業預備軍」的發展危機。
2025-01-20 08:00
全球電影票房持續走弱下,2024年的台灣院線票房以62億作收,相較疫情前落差達40億規模,而國片也呈現下跌趨勢,除《角頭:大橋頭》破億外,僅有12部片突破千萬票房,恐怕大多都無法靠國內票房回本;另一方面,影集則在國際平台帶起的熱潮退去後,陷入投資停滯狀態,業界戲稱本來忙案子的人現在突然都有閒喝茶,難道影視寒冬又來了?專家認為,在娛樂供過於求的現在,如何塑造觀眾「非看不可」的急迫感是未來關鍵。
2025-01-19 14:14
柯震東去年12月突暴肥,還在社群自嘲變「肥東」,原來他為了到澳門拍電影《我未許願先吹蠟燭》,竟1個月增重10公斤,他坦言:「一開始覺得增肥對我來說很簡單,不過確實也花了不少時間與精力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增肥,現在倒是蠻擔心瘦身進度,希望能早日回到標準體態。」而當時的圓潤模樣也首次曝光。
2024-09-15 15:29
明年中央政府預算中,「宣傳費」大幅增加引起議論,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今(9/15)批,海委會等5大部會有的比去年成長近4倍,也有的多出數千萬元,質疑已有百億業務費用,為何還要再增宣傳費?「這些虛胖的宣傳費,一毛都不該花」,主張退回重編。
2024-03-10 15:11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各省代表進京參加會議。而《金融時報》報導,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官員在兩會期間,也趁此機會急找中央大型國有銀行作債務協商。
2023-11-08 08:27
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釋出展望,第四季晶圓出貨量估季減 8-10%,毛利率也將由上季的 26.5%,降至 22-24%,約下滑 3.5 個百分點。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一個代工資優生為何交出全班墊底成績,毛利率較去年高點腰斬,週期性或結構性問題,值得管理層探討。
2023-11-02 19:41
根據中華徵信所CRIF最新發布的「2023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經濟由高檔快速反轉的情況下,2022年百大集團總體營運呈現「三新高一衰退」。其中「三新高」是指全球分子企業家數、資產總額、營收總額同創歷史新高,「一衰退」則為稅後純益總額受到高通膨侵蝕等多重因素影響呈現衰退。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