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價一如預期調漲逾1成,不僅將牽動物價,甚至拉升民眾對通膨預期。學者分析,「升息」三大要素為通膨、經濟成長和外部不確定因素,儘管電價推升物價成本及民眾通膨預期,但今年面臨全球和國內經濟衰退,以及近來美國矽谷銀行倒閉、瑞士信貸財務危機,相較於通膨,後兩者帶來的變數更大,央行在通盤考量之下,多數投下「不升息」的可能性極高。
經濟部3/17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並宣布4月起電價調漲。電價調漲往往伴隨物價上揚,也會帶動一般民眾對通膨的預期心理,根據主計總處發布今年1到2月平均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漲2.74%,此數據尚未將電價漲幅計入其中,外界認為,電價調漲後勢必對通膨帶來影響,並影響央行下週理監事聯席會議對貨幣政策的決議。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政府為了穩定物價,針對水、電、油價都有平穩調控機制,但觀察以往的情況,只要電價調漲,民眾擔心物價變貴,就會產生「生活成本負擔增加、需要先消費囤貨」的心理;同樣地,站在廠商的角度,電價成本向上拉抬,產品的調漲價格難免會轉嫁到終端需求,也就是消費者身上,在兩種加成因素下,通膨預期就會浮現。
吳孟道說,他個人從未見過如此複雜的電價調整公式,由此可看出,政府為了避免衝擊過大,對於某些產業如紡織、化學品、塑橡膠產業等未列入調漲行列,顯示經濟部已就電價調漲對整體物價帶來的拉動作用納入評估當中,意即調漲所帶來的影響不會像外界預期大。
在央行理監事名單中,主要的財經部會首長也擔任常務理事或理事,吳孟道指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就是常務理事,在調整電價的過程中,勢必會透過管道跟央行進行溝通;再者,即便電價調幅1成多,相較其他國家的電價,仍是相對偏低,本次電價調整或許會推升物價作用,但幅度不會太大。
吳孟道認為,央行決定是否升息有三大變數考量,物價(通膨)、經濟成長和外部不確定性,就今年來看,物價不會是央行首要關切的重點,即便將電價納入,CPI會微幅上調,大約在2%左右,相較去年一整年的差距約1%,除非到達3%左右。央行會將物價納入參考,但不是重要的決策因素,今年關切的重點會是在國內的經濟成長。
另一個關鍵性因素,吳孟道分析,最近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風暴,儘管聯準會(Fed)與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公布「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力保其他銀行不要步上矽谷銀行倒閉後塵;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爆出財務危機,雖然瑞士政府召開特別會議,且瑞士銀行也願意出手借貸,目前暫時平息,但未來仍有極大變數。
吳孟道指出,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的問題未解,使得Fed對升息的態度回到原本路徑,有可能只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甚至不升息的可能性也高;再回到我國央行的考量,相較於通膨,經濟成長跟外部不確定性更高,研判央行要顧慮大局,更不會放手緊縮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