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反思兩岸關係的《紅色眼鏡》:戴上後自由就消失了

    2020-08-18 17:07 / 作者 洪采姍

    近年來兩岸問題持續延燒,盛以和透過自身的經歷與設計的靈感融入作品《紅色眼鏡》中,將眼鏡下的畫面用紅色的玻璃紙過濾,顯示出在中國威脅下造成的問題,一方面用無聲的力量去讓大家了解兩岸議題,另一方面將作品成為與不同世代與價值觀溝通的橋樑。






    Spikes Academy 是亞洲創意節 Spikes Asia 期間舉辦的學院,裡面有來自亞洲各國不同的學生,在學院中激發創意和增進實力,每年都有很多人會申請,去年有位來自台灣學生用極有話題性、創意的作品《Red Glasses》獲得入學資格,現在就來看看這個作品有什麼特別的。



     

    紅色眼鏡。(圖片來源/Facebook)

    從生活時事發想,連結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這件特別的作品來自於一位政大的學生-盛以和,《紅色眼鏡》原本這只是一堂課的期末作業,最一開始的設計是想化解社會上許多歧視性的言論,如藍甲、三寶等,然而涵蓋的議題過於廣泛,最後才決定將主題聚焦在「中國與台灣」。



    盛以和透過對於時事的觀察並融入作品之中,像是象徵性別、婚姻平權的彩虹旗、小熊維尼與《還願》下架以及六四天安門三十周年,都是《紅色眼鏡》中的題材,藉由近期的時事作為題材,讓看到的人能夠更直接的連結到我們與中國之間關係。

    (圖片來源/Facebook)

    取代多種顏色的批判,《紅色眼鏡》的設計緣由

    最初眼鏡的設計是一藍一紅,盛以和思考過後,決定拿掉藍色的元素,他認為台灣人將色彩與政黨的連結相當強烈,我們有著不少的大小黨存在著,而這些都是在一黨專政下的中國沒有的,與其用不同的顏色批判其他黨派、激起鬥爭,不如將重點聚焦在唯一的顏色上,讓大家知道「中國/紅色」才是我們該拒絕的顏色。



     

     



    在台灣有許多不同立場的媒體報導,在中國,就只有一種立場來傳遞訊息。(圖片來源/Facebook)

    在選擇傳遞的符號時,盛以和也設想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認同彩虹旗、從小熊維尼聯想到習近平、豬群想到豬瘟,所以會需要一個大眾認同的符號在其中,像是下圖致敬塗鴉大師班克西的《氣球女孩》,紅色氣球象徵愛與希望,而在戴上眼鏡消失了,讓這個符號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在裡面。

    戴上眼鏡後象徵希望的氣球就不見了。(圖片來源/Facebook)

    後真相時代的反思,探索何謂真相

    在後真相時代中,不再是眼見為憑,即使是同一種顏色也會有上百種不同的解讀,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所「看」的主觀之中,卻很難去辨別真相是甚麼,這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多跨世代的衝突,年輕人不懂上一輩的保守;上一輩不懂年輕人的衝動,唯有將重點聚焦在共同的價值之中,才能建立溝通的橋樑化解彼此的隔閡和衝突。



    原本只是單純的課堂作業,盛以和在探索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對於政治、社會的看法,並加入了希望台灣能夠更好的念頭,完成了《紅色眼鏡》這樣簡單卻帶有很強大力量的作品,透過作品更讓大家用圖像的方式去溝通、傳遞其中的理念和價值。



    設計傳遞了創作者本身的價值,跨越了文字以及語言的藩籬,用圖像化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有共鳴,也希望大家能夠透過《紅色眼鏡》去反思自己所在的國家發生什麼樣的問題。

    作者:棠



    文章出處:FLiPER,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