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欠修理4-4】小家電診所「妙手回春」 每年拯救萬件物也修理錯誤觀念

    2025-02-03 08:15 / 作者 洪敏隆
    小家電診所在黃武就(左一)號召下,是志工人數最多的台灣維修團體。黃武就提供
    這幾年家電維修團隊開始在台灣各個社區萌芽茁壯,不只延續了物品生命,也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互動和情感的連結。成立不到4年,以定點巡迴方式在高雄各地舉辦維修小家電的小家電診所,為什麼擁有目前全國社區維修團體志工人數最多的規模?「主動出擊」的模式又希望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禮拜六上午8點多,在高雄市鹽埕區的忠孝國小,已經有10多人到現場排隊掛號要「看病」,他們尋求在高雄多數巡迴「義診」的小家電診所志工,「治療」遍尋不著店家可以修理的小家電。

    每個求助無門,帶著維修物件的背後都有一段的感人故事。

    在旗山,有位老先生帶著一台非常舊款的收音機,一見到小家電診所的志工,千拜託萬拜託的懇求一定要幫忙修好,在小診所維修志工修理的時間,行政志工和老先生聊天安撫其情緒,才知道原來那是老先生年輕時剛出社會,用人生第一份薪水買給自己的禮物,「這對我人生是很有意義的!」老先生說著說著就掉下眼淚。

    在美濃巡迴時,有個老先生拿出有6、70年歷史,一直放在倉庫捨不得丟的老電扇拜託一定要「治好它」,志工們看到鐵鑄的電風扇底座,還用紅色油漆寫了10多個人的名字,原來那是老先生當年屋子新居落成時,街坊鄰居合送的禮物,在那個年代可是價值不斐,對老人家來說,雖然現在這台電扇連賣鐵都沒值多少錢,卻是他那「充滿人情味」的無價之寶。

    還有個年輕女生送修一台很舊的電風扇,原來那是她媽媽生前最愛用的電風扇,她希望現在在家裡還是可以讓這台電風扇一直轉動,感覺媽媽仍然在屋裡陪伴著她。

    每個希望物品「重修舊好」的人,背後都有故事。小家電診所提供


    惜物的背後 充滿了「人味」

    「許多的惜物背後,不只是環保或減碳因素,背後還有很多的『人味』,物品跟人之間可能有很多的回憶連結,也可能幫助到人得到心靈慰藉。」這是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認為有那麼多志工們願意投入的主要原因,除了興趣與環保的使命熱情,還有蘊藏延續的情感與回憶。

    小家電診所是2021年正式成立,至今約只有4年時間,卻是志工參與最為踴躍的台灣維修團體,人數最多達到百人以上,現在穩定參與的夥伴也約有50名,他們利用周末上午時間,開著車裝載著各式各樣維修工具到高雄各地幫忙維修,每年讓近萬件找不到店家維修的「小家電孤兒」起死回生。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找到很多維修魂的夥伴

    50歲的黃武就是國小老師,本來就對維修很有興趣,攻讀屏東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時對國際潮流「修理咖啡館」很有興趣,就以「欠修理的台灣社會:台灣維修團體之研究」為碩士論文,挖堀台灣傳統維修產業鏈的斷層問題,也探索各個台灣維修團體的理念與社會功能。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黃武就2019年畢業後,報名社區大學家電維修課程,精進自己的技術,決定效法國外維修咖啡館的理念,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3個人開始到處「求」擺攤,例如教會做禮拜時就在門口擺攤幫人維修,在高雄各大小園遊會、成果展也都可以看到他們身影,也因此打響知名度。

    本身就喜歡修理物品的黃武就,在完成與維修有關的論文後,決定付諸行動改變更多人觀念。小家電診所提供


    由於維修民眾是絡繹不絕,很多時候還得回家「加班」幫忙維修,黃武就3人也希望可以幫到更多有需求的民眾,因此在網路招募志工,黃武就說:「原來只是沒有人起個頭而已!」參與的志工遠超出其想像,很多人跟他一樣有同樣的環境理念,而且許多人的維修技術更好。

    因此,2021年小家電診所正式成立,維修志工人數最多超過百人,但後來過濾掉有些可能是要招攬維修生意或教課目的者,現在穩定參與志工約50人,人數規模是所有台灣維修團體最多的。

    小家電診所都是利用周末,每兩個月巡迴到高雄的7個據點幫民眾維修小家電或是玩具,除了持續改善流程,並且擴大服務範圍及量能,因為採取每兩個月巡迴據點的方式,對有些民眾來說,很多電器例如電鍋或冬天的電暖器,是每天都需要使用,會因為等不及維修服務而買新的,因此後來小家電診所鼓勵資深志工開設工作室,收取些許維修費用服務民眾。

    小家電診所觀察,許多民眾對於若要跨其他行政區維修,只要車程時間在半小時左右,都是可以接受,多數人不在意維修費,而是希望可以修好使用。

    每次巡迴「義診」,都會吸引很多民眾。小家電診所提供


    黃武就說,根據統計,電風扇永遠是維修物品排行第一名,電鍋是第二名,其他小家電例如氣炸鍋、烤箱、微波爐等也都有人送修。以登錄資料來看,巡迴各點的維修成功率約在7成,但如果是在工作室,因為沒有時間壓力,維修工具也比較完整,維修成功率則可提升到8成。

    最該修復的是「觀念」 教導如何挑物選廠牌

    看著一件件待修理的家電,黃武就這幾年意識到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需要改變!」在維修時,他們希望送修者留在現場參與維修過程,藉此了解他們的使用習慣,傳授照顧與保養小家電的訣竅。

    以送修最多的電風扇為例,很多時候是只要潤滑一下就能解決。70年代的電風扇,都會在機身前後都有加入潤滑油孔的設計,「現在的電風扇卻把這個設計幾乎都拿掉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電風扇消耗一定程度,只要加潤滑油就可以再次運轉,還以為電風扇就是壞掉無法修」,黃武就在送修後,常會附贈可以加油的細管給送修者,提醒他們正確保養及惜物方式。

    有些產品不是使用的問題,而是產品本身就是很容易壞的設計,或者是零件不能更換,志工在維修最常見的就是在淘寶購買的中國製產品,送到消費者住家打開就壞了,主要是焊接的點很隨便,運送過程就已脫落,「便宜但不耐用」。

    志工不只幫忙維修,還會傳遞正確選購產品,維修保養的觀念。小家電診所提供


    因此,小家電診所在維修過程,會要求送修者全程參與,志工也會藉此鼓勵民眾要選用維修度及耐用度較高的產品,甚至還會推薦品牌及哪些是容易壞的,不要買,例如電子式或機械式的產品,志工會推薦機械式產品,除了耐操,零件的通用性比較高以外,維修相對也比較便宜,電子式看起來雖然很漂亮,但若有蟑螂跑進去或是受潮就會受到影響。

    黃武就說,現在的行銷術會讓民眾想挑外觀新穎、設計新潮,還有很多的功能,「但是產品中很多功能根本是用不到的」,小家電診所不只幫忙維修,更重要是傳遞觀念,「讓民眾好好思考,要買1台相對便宜,但1年就要換1台的產品,還是要選可以用至少10年才需要更換的產品?」

    重視維修權就跟「行人地獄」一樣 端看政府有無決心改變

    小家電診所帶來改變的是,以往很多年輕一輩不太可能會送修,透過網路社群的影響,有很多年輕人知道若只是一個按鍵沒有反應,不是像原廠說的不能修,可能只要換個按鈕就跟新產品沒有兩樣。黃武就強調:「觀念得以傳遞,民眾有了相關維修經驗,就會帶來改變。」

    「消費行為及習慣的改變,是可以決定市場走向,透過下架一些商品,才能促使生產端的企業願意朝此改變。」黃武就說,民眾的消費意識提升,才能要求企業提高耐用度,配合公部門的法規要求,才能促使企業正視維修權,生產對環境更友善、更耐用的產品。

    「就像去開車、騎車若停讓行人,會被後面車輛猛按喇叭,但在『行人地獄』議題發酵後,不只政府願意強力規範及宣導,民眾對行人優先的意識也提升,證明只要方向是對的,可以名正言順改變行為!」黃武就說,歐美已經建立的「維修權」意識,在台灣也絕對可行,但前提是政府必須帶頭做遊戲制度的明確化及決心,讓人民的意識抬頭,促使企業全面改變,對環境、對消費權才能有更完善的保障。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