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翻攝I admire Margaret Thatcher臉書
英國已故首相柴契爾夫人是二十世紀末極具影響力的國際政治人物,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二十世紀任期最長的英國首相。當然,她的作風評價兩極,有俄國記者給了她個綽號--「鐵娘子」,意指她保守、強悍,據說她本人並不喜歡這個稱號,但沒想到這三個字的稱號竟就此一直跟著她,幾乎成了她個人在歷史上的代名詞。
柴契爾夫人的晚年飽受中風、失智症這兩個疾病的困擾,在臨床上,柴契爾夫人的失智症應是屬於「血管型失智症」,意即是因為包括中風在內等的腦血管病變發生後所導致的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在失智症中的發生率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可能會有幻覺、妄想、憂鬱等症狀出現;由梅莉史翠普所主演的電影《鐵娘子:堅固柔情》便把她晚年的許多身心症狀給詮釋得入木三分,據說一度讓柴契爾夫人的家屬非常不悅,認為梅莉史翠普演得誇大、不堪了,但梅莉史翠普確實精湛的演出了血管型失智症病人所可能有的症狀。
柴契爾夫人的晚年飽受中風、失智症困擾,在臨床上,她的失智症應是屬於「血管型失智症」。翻攝I admire Margaret Thatcher臉書
根據統計,「血管型失智症」病人的死亡率較其他類型的失智症高!當然,這是因為這類型的失智症患者大多本就已有腦血管病變,且病程有可能呈現階梯式的退化。
失智症在目前的醫學中屬於不可逆的疾病,筆者常宣導,其實面對失智症時「照顧家屬」的重要性不亞於「照顧病人」,曾有公開資料指出有失智症病人因為到後來連自己都認不出來、且性情大變,最後竟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大罵!讓在一旁照顧的家屬看得無比揪心、崩潰。失智症相對好發於老年族群,在未來逐漸高齡化的社會中,我們該怎樣與這種疾病共存?有三點是我們可以做的:
1.把照護決策的空間留給第一線家屬:失智症的照護需面臨許多決策,包括要不要送安養機構、日間照顧機構等,請把這些決策空間留給第一線的照顧者,其他人即便您是直系血親,但若根本不在同一居住地、根本不需負擔每天的實際照顧,即便您有出錢,也請把照顧決策空間盡量留給第一線出力的家屬,因為他們所需付出的可能不只是金錢,更是再也回不去的生涯規劃。
2.善用日照資源與喘息照護資源:善用各地的日照中心或喘息照顧資源,而非自己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的陪伴。失智症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讓同住家人可以在白天可以有自己的職涯規劃、可以有不中斷事業的選項,才不會對整個家庭引起太大的後座力。
3.家屬支持性團體:許多醫院或協會、教會等,會針對失智症家屬安排支持性團體,這樣的團體可以幫助家屬們獲得相關資訊,甚至是彼此給予支持和鼓勵,這對家屬能繼續將照護之力給走完,是很重要的助力。
當我們想到柴契爾夫人的貢獻時,也多瞭解晚年困擾她的血管型失智症,並多給當今有同樣診斷的失智症病人家屬們一些支持。翻攝I admire Margaret Thatcher臉書
柴契爾夫人晚年飽受失智症的困擾,但大部分媒體們的表現也值得敬重,並沒有把柴契爾夫人晚年較不堪的一面給流出讓她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她生前的政治路線被人給稱為「柴契爾主義」,至今仍影響著英國政壇。
當我們想到柴契爾夫人的貢獻時,也多瞭解晚年困擾她的血管型失智症,並多給當今有同樣診斷的失智症病人家屬們一些支持。身為一個精神科的治療師,我常覺得許多家屬們對失智症親人的那份愛與堅持,那種意志力,其實更配得被您我給視為鐵娘子、鐵漢子。您說是嗎?
(本文作者施以諾為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