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人工電子耳「雙側」百萬醫療費 7月起健保幫付!估168位聽障兒受惠

    2023-06-05 19:26 / 作者 胡順惠
    聽力師協助病患新植入電子耳開頻。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健保署在2017年7月起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未滿18歲聽損患者,不過僅限於單側;健保署今(6/5)日指出,將放寬支付範圍,從單側擴大為雙側,包含植入體及聲音處理器,一組補助57萬點,將有168位兒童受惠,將於7月起上路。

    耳朵是接收外界聲音的唯一來源,聽力受損將對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巨大影響,人工電子耳又稱為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是一種電子裝置,可以將聲音轉換成編碼的電流信號,傳入人體的內耳耳蝸以刺激聽神經纖維,再由大腦聽覺皮質產生聽覺;與單純放大外界的音量的助聽器有所不同。

    雖然健保署早在2017年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不過僅支付「單側」,昂貴費用仍讓許多聽障兒家庭難以負荷;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日前來函建議健保給付由單側放寬為雙側。

    張惠萍進一步說明,健保署也委託CDE辦理人工電子耳醫療科技再評估(HTR),結果顯示是有效益的,根據臨床實證顯示,雙側比單側更有效改善聽力、言語理解及口語表達能力等,因此將這些資訊提到5月18日共同擬定會議上討論,會議代表都很支持,同意放寬從單耳變雙耳植入。

    新制將於7月1日起上路,張惠萍指出,包括植入體及聲音處理器等,一組要價約57萬點,此次給付優先針對植入第二耳患者,首年預估有168位孩童受惠,平均每年健保挹注9895萬元。

    張惠萍補充,可以同時兩耳植入或依序植入,取決於醫師判斷,若是採用依序植入,建議還沒植入的耳朵要持續配戴助聽器,持續給小朋友刺激,因為一旦聽力中斷超過5年會變得較不敏感 ,若中斷時間超過5年,第二耳也不予以給付。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