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長照悲歌「照顧太累」能成奪走生命理由?障權團體警告特赦恐侵害生存權

    2025-11-13 12:31 / 作者 游騰傑
    障礙者權益團體警告,如果「照顧太累」可以成為奪走生命的理由,那麼障礙者的生存權就會在特赦的呼聲中消逝。長照示意圖。廖瑞祥攝
    台北市81歲劉姓母親因長期照顧重度小兒麻痺兒子壓力過大,於2023年將兒子悶死,法院判處2年6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引發社會討論。衛福部長石崇石崇良表態支持特赦,但障礙者權益團體警告,如果「照顧太累」可以成為奪走生命的理由,那麼障礙者的生存權就會在特赦的呼聲中消逝。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今(13)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當社會只看見照顧者的悲劇,卻忽略被殺害者的存在,其實在默默削弱一件更根本的價值「障礙者的生命權」,同時強調如果「照顧太累」可以成為奪走生命的理由,那麼障礙者的生存權就會在特赦的呼聲中消逝。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10條明確指出:「締約國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他人平等的基礎上確實享有生命權」,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認為,台灣已於2014年將CRPD內國法化,也積極引進其他聯合國人權公約,但至今仍能看到每當類似事件發生,輿論與司法卻往往傾向於「憐憫殺人」。這樣的憐憫,讓「以愛為名的殺人」在理解與同情中被合理化。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指出,這並非台灣獨有的困境,五十年前,日本也曾出現類似輿論。1970年橫濱一位母親殺害腦性麻痺孩子,社會一面倒同情母親。當時,一群腦性麻痺者組成了「青芝會」,挺身而出對抗輿論,他們認為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有「差別意識」,將這群人的生存權看得比一般人低。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說,青芝會的行動提醒社會,問題不在照顧者的個人悲劇,而在於整體社會缺乏支持照顧者的長照體系,讓照顧成為孤島,讓障礙者的生命被視為負擔。「如今的台灣,照護系統的缺口、社會支持的貧乏,讓重度身心障礙者的照顧者在孤絕中窒息,導致長照殺人的悲劇不斷發生」。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強調,解決方式不該是特赦殺人,而是建立能讓「照顧者被承接、被照顧者能活下去」的制度,不要坐視讓人走投無路的社會成為長照殺人的溫床,呼籲政府應依照CRPD第10條落實障礙者生命權。當照顧者的悲劇被社會看見與寬慰,身心障礙被害者的生命與尊嚴,也不能就此放下而被遺忘。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也對政府喊話,請持續檢討長照政策與身心障礙者支持制度,讓每一個障礙家庭不被社區遺漏,盡速補足障礙者近用照顧資源網絡的服務缺口。

    《太報》關心您
    ‧張老師專線:1980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