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家/醫院個別總額上路掀恐慌 花蓮某醫院慘遭「斷頭」

    2025-05-08 11:15 / 作者 游騰傑
    健保署。游騰傑攝
    健保署今年全面推動「醫院個別總額」制度,台北區在第二季上路,當時便引發多家醫院擔憂,給付恐遭「斷頭」處分。如今本報獨家掌握,花蓮地區已有醫院在去年第一季慘遭斷頭,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今(8)日向《太報》證實,該院在去年第一季的申報部分金額落入第四階段,亦即不予給付。

    健保署今年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制度,每家醫院的年度健保點數有上限,超過部分要打折或不給付,俗稱斷頭,盼落實分級醫療。

    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今接受《太報》專訪指出,「醫院個別總額」制度早在111年第三季起於東區正式實施,迄今已有一段時間。該制度下,東區醫療院所的健保點值平均落在每點0.94元,然而,花蓮某醫院去年第一季部分申報單價金額成長很高,折付金額較高,折付後約 0.866,確實有到第四階。他補充,健保署有點值補助,該院獲得不少的補助,計入後達0.925元。

    他說明,「醫院個別總額」制度依申報費用超額程度分為四個階段,超出第一階段部分給付點值打七折,第二階段打五折,第三階段則為三折,若超過第四階段則完全不予給付。若醫院就診人數沒有增加甚至減少,可是申報費用卻比過去高很多的話,便容易觸及較高折扣甚至進入不給付階段。

    黃兆杰強調,自去年第二季起,東區透過實施燈塔型醫院、基期提高等措施,各醫院折付已明顯減少,幾乎不會到第四階。該醫院於113年第二季點值已達 0.971元,若將補助方案再納入計算後,點值已達約 1.0元。

    有醫師無奈指出,醫院設在花蓮,但是就醫人口就這麼多人,民眾不願意調漲掛號費,使醫院難以從基本門診獲得更多收入,為了維持營運並改善醫療品質,院方只好積極引進新設備、擴展醫療項目,以開拓收入來源。

    醫師反應,申報費用一旦增加過快,不僅會遭到健保署警示,甚至可能面臨「斷頭」處分,導致給付全數遭砍。醫師質疑:「我們努力提升醫療服務,引進設備是為了讓花蓮人受惠,申報卻反被視為異常,我們怎麼敢繼續投資?」

    對此,黃兆杰指出,為給予偏鄉醫院更充裕的預算,東區除設有燈塔型醫院給予更優渥的保障外,並於 113 年第二季起基期直接增加 2%至2.94%的保障, 114 年除基期仍再給予2.161%的增加外,分階成長部分亦適度放寬給付比例讓醫院經營能夠更寬裕,他強調今年第一季東區醫院平均點值已達1元,且該院已無折付情形。

    他表示,以往開放大家依照申報量來競爭,都市地區的醫中、區域醫院,成長會比偏鄉的中、小型醫院更高;個別醫院總額比較不會受大型醫院成長影響,其實反而對偏鄉的中、小型醫院有利。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