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動保人士8月17日在東南部大城清奈示威,抗議最高法院將流浪狗一律送進收容所的命令。路透社
印度最高法院22日修正關於流浪狗的命令,不再要求當局將所有流浪狗移至收容所,改而要求首都德里及週邊地區對流浪狗進行絕育和疫苗接種後原放。
綜合路透社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印度最高法院先前的命令要求一律將流浪狗送進收容所,引發動保團體抗議。
由3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表示,流浪狗應在接種疫苗及絕育手術後釋放回原地區;但若犬隻患有狂犬病或具攻擊性,則必須於接種疫苗後留在收容所內。
法院同時禁止在公共場所餵養流浪狗,並下令設立專門的餵食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印度有數百萬隻流浪狗,且占全球狂犬病相關死亡病例的 36%。據德里市政府估計,光是首都的流浪狗就有約100萬隻,諾伊達(Noida)、加齊阿巴德(Ghaziabad)和古爾岡(Gurugram)等郊區的數量也在增加。
包括2名法官的庭席,11日曾對德里及周邊地區「犬隻咬人、導致狂犬病威脅日益升高」表示關切。最高法院同日下令,首都及其郊區當局必須將所有流浪狗集中送進收容所,並要求在8週內建設可容納這些狗隻的設施。
但最高法院這項命令與現有規定相牴觸。現行規定要求,流浪狗在收容所內絕育後必須原放。這項差異引發多個動保團體的強烈抗議與法律挑戰。
動保團體主張,應以疫苗接種與絕育等更人道的方式來處理,並警告若將所有流浪狗送進收容所,將導致過度擁擠甚至撲殺的問題。
在反彈聲浪之後,最高法院成立合議庭重新審理相關爭議,22日宣布修正命令,不具攻擊性或未感染狂犬病的流浪狗,在接種疫苗並絕育後,可以放回捕捉地點。
法院也表示,愛護動物人士可向市政單位申請領養流浪狗,但被領養的狗不得再被放回街頭。法院補充,若有人被發現於公共區域餵養流浪狗,將面臨處分,並警告動保團體不得違抗法院命令。
最高法院並表示,將在審理各省類似案件後,制定全國性的流浪狗政策。
2025年8月12日,印度一個動保非政府組織在首都新德里設置的救援中心。路透社
印度最高法院這項修正命令受到動保團體歡迎。印度「世界人道協會」(Humane World for Animals India)執行董事森古普塔(Alokparna Sengupta)稱這項裁決「平衡、有條理且具同理心」。
不過,她也指出,需要依據科學數據建立明確標準,以界定「具攻擊性的狗」,避免法院命令被濫用,導致無正當理由或因個人偏見,而捕捉或監禁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