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拋健保改革 洪子仁:論人計酬「這習慣要先打破」

    2025-04-28 15:48 / 作者 游騰傑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游騰傑攝
    總統賴清德昨提出健保制度改革的方向,認為健保給付方式應從「論件計酬」、「論量計酬」,調整到「論價值計酬」。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28)日指出,改變健保計酬模式必須克服多項挑戰,包含需要改變民眾自由就醫的模式,落實分級醫療,民眾生病需要先去找家庭醫師才能轉診到醫院。

    洪子仁表示,以英國為例,該國的家庭醫師(GPs)主要透過「論人計酬」方式獲得收入,若家庭醫師提供優質的預防醫學、慢性病管理及健康促進,還可獲得額外的「品質獎勳金」,這樣的獎勳制度有助於提升預防保健的成效,減少急診與住院率,透過「家庭醫師」當第一線守門人,以「論人計酬」模式,透過醫療機構的組織照顧居民健康,以預防勝於治療概念,讓民眾就醫花費減少。

    洪子仁指出,要讓「論人計酬」模式成功運行,需具備三大要件。首先,要改變醫師與醫療照護者的習慣,將重心從傳統的疾病治療轉向預防醫學;其次,各級醫療機構需要進行區域整合,由醫學中心牽頭,建立起緊密協作的醫療體系,以減少民眾生病的機會;最後,論人計酬若能成功,才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不必要的檢驗、檢查。

    然而,洪子仁也強調,「論人計酬」模式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如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間的合作,尤其是如何設計有效機制讓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基層診所能夠形成合作網絡,提供居民更好的健康照護。其次,民眾對整體醫療照護體系的信任感至關重要,以及自由就醫的改變,都是政策能否成功推動的關鍵。

    在推動「論人計酬」制度時,洪子仁提出七大前提條件,其中包括將醫療重心從疾病治療轉為疾病預防,每人或每個家庭應有固定的家庭醫師作為轉診窗口,以及建立社區轉診制度等,最後指出大型醫院或基層醫師組織須具備管理與分配保險費的能力,建立「管理式競爭生態圈」。

    洪子仁也強調,城市與偏鄉、醫學中心與基層診所之間的資源差異,需要有完善的調節機制,避免弱勢地區因資源整合困難而導致服務品質下降,同時提醒不同地區人口結構、健康需求差異極大,像是高齡人口比例的地區,若直接以人頭分配經費,必須設計風險調整機制,以確保高需求族群能夠獲得足夠的醫療照護。

    洪子仁總結表示,成功推動「論人計酬」制度的關鍵在於區域內各層級醫療機構的合作,這樣才能有效扭轉目前「論件計酬」競爭模式。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