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游騰傑攝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全球關稅戰持續延燒,近期傳出藥品恐成下一波加徵關稅對象,引發全球醫藥產業高度關注。衛福部書面報告指出,已啟動五大主動出擊作為應對,包含建立藥品短缺通報處理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建立原料藥加速審查機制。
當前全球經貿情勢正處於快速變動之中,對藥品及醫療器材供應鏈可能帶來衝擊。為因應潛在影響,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16)日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出席,針對我國如何因應國際經貿動盪對醫療物資供應的挑戰進行專題報告。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書面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有效之藥品許可證計1萬1454張,國產許可證計8315張,佔72.6%,輸入許可證計則有3139張為27.4%,且輸入藥品許可證其製造廠為美國者計214張,占1.86%,其前三大類為人體血液製劑、抗腫瘤藥品、神經系統用藥。
衛福部為保障國人用藥權益,維持藥品穩定供應,已經啟動五大作為,包含建立藥品短缺通報處理機制,當接獲藥品短缺通報,即調查評估,必要時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制定「必要藥品」清單,滾動式檢討藥品清單,以強化藥商預先通報的責任及必要藥品供應不足之虞時之因應機制;鼓勵業者增加原料藥來源及儲備,持續鼓勵業者增加原料藥來源及儲備,以避免國內藥廠因單一原料藥來源供應異常或過度集中影響藥品供應鏈。
衛福部亦表示,已建立原料藥加速審查機制,為加速業者取得原料藥,本部已制定加速審查機制,包含採納歐洲理事會藥品品質與衛生保健局或十大醫藥先進國家審查通過之官方核准證明文件;主動監控國內外藥品供應,持續監控國外藥品短缺警訊及國內臨床需求 , 預先盤點及整備相關藥品及其原物料之庫存,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
衛福部指出,在醫療器材許可證計4萬4192張,而醫療器材分類品項計1819項,其中104項僅有美國廠登記之輸入許可證計235張,占0.53%,且經盤點,各美國廠登記之輸入許可證品項,尚有其他產品或療法可替代,亦將持續徵詢相關醫學會臨床使用需求,保障國人權益。
衛福部表示,為了確保藥品及醫療器材合理價格,盤點藥品清單,適時調整藥價,同時鼓勵並支持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之使用,支持新藥在地製造,加強我國製藥韌性。
衛福部也將確保藥品供應,維持合理藥價,也繼續爭取增加重症新藥預算,包含在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將2026年再爭取擴編50億元,達到百億元之規模,而在罕藥部分,以提升罕病病人治療可近性,2026年將持續爭取公務預算20億元挹注。
衛福部也表示,我國公費疫苗 、 抗病毒藥品、檢驗試劑與儀器及防疫物資等供應及價格,經評估針對已簽訂合約之產品,暫無立即影響。然為確保傳染病防治藥品及醫療器材之穩定供應及維持價格,採以2年以上長期合約方式辦理採購;實驗室相關之檢驗試劑與儀器部分,皆有至少2家供應商,透過分散供應來源,以降低單一供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