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首位突破外傷視神經病變治療技術 花蓮慈院蔡榮坤醫師獲國家新創獎

    2025-02-13 12:32 / 作者 游騰傑
    花蓮慈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醫師在臨床治療感受到病人的需求,希望自己的治療能真的幫助病人恢復視力,讓過去無解的視神經病變獲得突破性成果。花蓮慈濟提供
    投入視神經修復研究超過20年的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憑藉「長效型GP-01玻璃體注射療法:視神經損傷治療之突破性技術案」,榮獲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殊榮。他是目前全世界最早使用這項治療法的眼科醫師,為視神經受損以及有失明風險的患者,帶來重獲視力與光明的機會。

    視神經為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負責將視網膜接收的影像訊號傳遞至大腦。然而,哺乳動物的視神經一旦受損,難以自行修復,使青光眼、視神經炎、外傷或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面臨不可逆的視力喪失。蔡榮坤醫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深刻體認視神經修復的困境,遂啟動轉譯醫學研究,親自帶領團隊從動物實驗到人體試驗,成功開發出突破性治療策略。

    2007年,蔡榮坤受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以G-CSF藥物治療腦中風動物模式的啟發,推測G-CSF或可用於視神經修復。G-CSF可促進骨髓幹細胞與白血球釋放,進而修復受損神經,然而,經靜脈注射可能影響全身白血球數量並稀釋藥效。因此,他改以玻璃體內注射方式,直接將藥物送達眼部,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初步臨床試驗中,一名因外傷性視神經損傷且類固醇治療無效的高雄患者,輾轉至花蓮慈院求診,成為全球首位接受此療法的患者。雖受傷已逾一個月,但經過GP-01注射一週後,視力明顯改善,驗證了該療法的可行性與安全性。隨後,團隊進一步收納全台12名無法接受傳統治療的視神經損傷患者,治療結果顯示,其中8人視力提升超過70%,甚至有患者從0.1恢復至0.8,展現高度療效。

    蔡榮坤在北美神經眼科醫學會發表這項療法及成果時,獲得許多醫師徵詢。雖然治療方式很簡單,但實驗和發現過程卻經歷過二十年以上的累積,蔡榮坤醫師一心希望能結合實驗室和臨床醫學間的轉譯,不僅具體提升治療結果與品質,更能讓病人受益。

    而這項成果也因此獲得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評審委員青睞,認為這項生醫產品具有低成本和便利性優勢,有助於外來提升市場接受度並擴大應用範圍。

    蔡榮坤有感於由外部注射藥物雖有療效仍有其極限,病人需要常常重複施打,且這並非針對眼科所使用的藥物,所以花蓮慈院眼科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與生技公司合作,進一步啟動了間質幹細胞、外泌體以及訊息核糖核酸等藥物對視神經疾病的治療研究。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階段,若將來能在人體試驗順利,就能讓視神經損傷的病人獲得更適切的治療,得到重獲光明與視力的機會。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