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 YouTube 創作者錫蘭近日發布一支長達 2 小時的影片,深入探討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引發廣泛關注。心靈課程示意圖。圖片取自於Pexels
知名 YouTube 創作者錫蘭近日發布一支長達 2 小時的影片,深入探討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引發廣泛關注。影片揭露這類個人成長研討會的運作模式,並指出其中可能涉及心理操控、情緒剝削及財務風險。此外,網友更進一步發現,LGAT 團體負責人林昱成不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還是 104 人資市集的合作講師,以及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的心理師,此事掀起熱議。
對此,心理師陳湘妤指出,這些課程的內容往往缺乏科學實證,甚至涉及誇大療效、心理操控、強迫銷售等問題,強調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社會工作等助人專業應以科學實證與專業倫理為基礎,幫助大眾獲得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並呼籲社會大眾慎重對待這類課程。
知名Youtube創作者錫蘭日前發布一段長達2小時影片,探討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引起關注,該影片揭露這類個人成長研討會的運作模式,並指出其中可能涉及心理操控、情緒剝削及財務風險。
錫蘭也在影片指出,許多LGAT課程以提升個人能力、突破自我限制為名,吸引參與者投入。然而,這些課程通常透過高壓訓練、去個人化等心理手法影響學員,使其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心理層面的影響,影片也提及這類課程的商業模式問題。錫蘭點出,許多LGAT組織收取高額費用,並透過多層次行銷的方式,鼓勵學員推薦新學員,形成類似金字塔的結構。這不僅可能導致學員財務損失,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引發爭議。
旋即該影片在社群平台發酵,並有網友查了影片裡面的資訊,發現LGAT團體負責人林昱成,其身份為心理諮商師,且有網友查證發現他同時為張老師基金會成員,也是104人資市集合作講師、勞動部TTQS評核委員、實踐大學與致理科技大學的兼任講師。
對此,心理師陳湘妤表示,強調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社會工作等助人專業應以科學實證與專業倫理為基礎,幫助大眾獲得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並呼籲社會大眾慎重對待這類課程。
陳湘妤進一步指出,近年來,許多心理成長課程或心靈團體,打著三階段課程、能量轉化等名義,吸引學員投入高額費用,然而其中許多內容缺乏科學實證,卻宣稱能改變人生、治療心理創傷;運用心理操控技術,如群體壓力、催眠、情緒剝削,影響學員決策能力;利用心理專業人士的名義背書,使一般大眾難以辨別心理專業與偽科學的區別。
陳湘妤呼籲,心理學應建立在科學實證的基礎上,助人工作者應堅守專業倫理,避免與未經驗證的 LGAT 團體合作,以維護社會大眾對心理專業的信任。同時,心理專業機構、公會及主管機關也應關注此類現象,確保心理學專業不被濫用。